黃惠榮
摘 ? ?要: 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基本系統工程,引導其道德體驗、目標、樂趣、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至關重要,旨在提升兒童道德難題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讓兒童在道德體驗中提升思辨力和道德品格,同時為學校辦學特色添磚加瓦。
關鍵詞: 道德難題 ? ?校本課程 ? ?開發和實施
開展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具有戰略意義,關系到國家未來的基本制度工程。在當前社會背景下,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價值觀形成中起著至關重要甚至決定性的作用。對于學校教育,如何將學生從書本和教室的封閉關系中拉入更開放的生活道德教育場景,誘導孩子的道德體驗而不是道德灌輸是至關重要的。我校毗鄰太湖,底蘊深厚,辦學歷史可上溯到1909年的“養正學堂”?!兑捉洝っ韶浴诽岬健懊梢责B正,圣功也”,在“養天地之正氣,求世間之真理”理念的引領下,秉承百年文化積淀,融匯時代精神特質,我校在“十二五”期間確立了“養正”教育辦學思想,確定養正教育作為學校的特色,提出了“養德行,育正心;養習慣,育正行;養學力,育正智;養體魄,育正體”的目標,著力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養正”文化。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開發一系列校本課程,發展學校的特色內涵。其中進行兒童道德難題課程開發與實施是一項重點內容,以此提高兒童的思辨力和道德品格,助推學校養正教育特色。
一、對學校進行兒童道德難題課程開發的必要性認識
1.學校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務是改善兒童的道德思想。傳統道德教育以班會、晨會等為主要教育平臺,通過教授道德知識、道德情境體驗等方式,改善兒童的道德行為有一定的弊端。實驗證明,一個人的道德思維水平與行為是有關系的。因此,我們認為只有通過誘發兒童道德體驗,提高兒童的道德思維水平,獲得解決道德難題的策略,才能獲得較優化的方式。
2.提高兒童的道德品質需要課程支持。通過一線實踐,兒童的道德品質提升,如果僅靠傳授道德知識,效果是不明顯的。學校應站在兒童立場開發道德情境體驗的課程,讓孩子在體驗、思辨和反思中豐富道德認知,提升道德思維。通過課程一系列活動,孩子們可以進行道德體驗,以更好地培養良好的品格。
3.通過道德難題課程提升兒童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日常道德教育以活動貫穿,一個主題一次活動,不成系統。只憑支離破碎的活動,難以支撐起兒童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需要一個課程體系,從設計、課程、教材、實踐、反思和評價等方面全面衡量,這樣整個道德教育狀態就可以從根本上得以改變。在道德教育課程的融入下,幫助孩子提高道德判斷力,改善行為,形成高尚的品德,最終樹立正確的、向上的人生價值觀。
因此,“道德難題”課程的整體建構與實施,可以在豐富學校實踐活動、完善評價體系、提高學校整體德育水平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二、對學校開發實施的兒童道德難題課程的思考
1.對兒童道德難題課程的理解。從廣義上講,作為社會中的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自身在發展中的認知和道德價值觀相矛盾并發生沖突。在理解、行為和道德認識方面存在障礙,導致無法解決和陷入困境。兒童的道德難題課程內容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他們在理解和行為上遇到障礙和困惑,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和道德標準難以解決這些困難,形成沖突。道德難題問題不僅是人類成長中無法避免遇到的現象,還是當代社會對教育的回應。
2.開發實施兒童道德難題課程具有的價值。利用生動的情境問題,通過學生討論、情境游戲等對兒童生活學習中的道德困境進行研究。改變過去的講道方式,以實際案例辯論為主要形式,可以改變傳統道德教育內容和方式。教育變得更加靈活和活潑,兒童愿意接受。
3.對我校開發的兒童道德難題課程的把握。兒童的道德品質具有共同的表現和個性的發展。學校著眼于養正教育的視角,經過不斷研究,以兒童生活學習中的道德難題為背景,從兒童角度入手,從設計、方案、教材、實踐、反思和評價等方面設計課程。目標是提高孩子的道德辨別力,并最終提高孩子的道德素養。通過骨干力量進行課程匯編,德育內容貼近生活實際,構建形式多樣的“道德難題”課程,創新德育形式和評價機制。在實施過程中追求多樣化的實施路徑,可以是思辨型,可以是滲透型,也可以是區域性等,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孩子的道德認知,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培養孩子正直的心靈、正派的行為、正確的認知目標,從而促進兒童道德品質提升,提高兒童的道德素養。
4.我校開發實施兒童道德難題課程的定位。我校開發的兒童道德難題課程是基于學校的養正教育資源,旨在不斷開發和科學實施為充分發掘學生個性潛能、促進學生思辨力提升和自我發展的校本化、特色化的學校課程。為了補充,加強和擴大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滿足社會多樣化需求,提高受教育者素質。通過實踐探索,加強校本課程的質量導向建設,在廣泛的層面上克服校本課程發展的不足,使其更科學、專業、系統,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科學的發展機制,從而使目前校本課程從外延拓展走向內涵發展,實現學校校本課程創新,促進學校養正教育特色更鮮明,打造“個性化”的校本精品課程形象。
5.我校開發實施兒童道德難題課程創新之處。道德難題課程可以創新道德教育形式和內容,改變過去的講道形式,以實際案例辯論為主要形式。在兒童生活中的道德問題背景下,道德教育內容接近生活的現實,兒童愿意參與。學校擁有自己的道德教育課程體系,教師的教育有了完善的課程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德育理念和形態。骨干教師在教學中可邊實踐課程,邊提煉形成實施策略,區域推廣德育形式。
三、對學校開發實施的兒童道德難題課程值得注意的地方
1.循序漸進原則。開發德育校本課程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完成,必須進行規劃和分階段,需要學校、家長、老師和學生廣泛參與。學校通過制訂總體愿景和計劃,將它們分發給領導、教師甚至家長管理委員會,征求意見,反復論證,豐富內容,不斷完善。它不應當也不能只局限于教師本位的開發,有必要從認知、情感、心理和技能等方面為學生制定切實有益的目標。德育校本課程應根據課程目標組織編寫,根據總體目標和子目標實施。教授校本課程可以通過必修課、選修課或活動課,或基于研究與學習相結合。道德難題校本課程評估要將實際表現與理論掌握相結合,重點關注行為評估和發展性評估。
2.一致性原則。校本課程作為學校課程體系的一個部分,以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為基礎的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要與國家課程開發完全一致。國家課程開發有利于解決課程的基本和統一。道德教育學校課程的開發著眼于學校兒童實際情況,尋求師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培養兒童的良好品格。
3.趣味性原則。德育校本課程開發要整合知識和趣味性,可以通過案例研究、兒童情感參與、專家評論等加深對知識和周圍世界的理解。識別真理、善良、美麗、虛偽、邪惡和丑陋。例如,在辯論“我該不該給同學抄作業”的主題時,可以先從兒童那里選取一些鮮活的例子。然后讓兒童討論、思辨、談感受,自我認知、比較和識別,形成正確的概念,提高思辨能力。
4.實踐與創新原則。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應以倡導兒童熱情參與、積極探究為基礎。掌握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培養活動中的創新能力,從而實現學生道德品格的自我完善。盡量與兒童實際生活相結合,并在切身體驗中接受教育,提升道德素養。
道德難題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作為提高兒童思辨力和道德品格的重要切入口,與我校養正教育特色之間有著密切聯系。我們要在兒童現有水平上正視兒童發展,構建“提升兒童思辨力”的校本課程體系,旨在促進學生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提升。提高校本課程的適應性、標準化和有效性,可以極大地促進兒童道德成長,增強教師的校本課程意識,促進教師從課程執行者向課程開發者轉變,使教師提高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專業能力和學術水平,將學校辦學特色和課程實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參考文獻:
[1]顧蘇云.學校文化視野下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J].江蘇教育:教育管理,2016(2).
[2]賈美華.課程開發實踐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宋維維.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重點課題《旨在思辨力提升的兒童“道德難題”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B-a/2018/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