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翠蓉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有效性是評價教學質量的關鍵指標。本文基于教師層面,從課堂教學的過程出發,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分解為三個階段的教學行為,即備課階段的有效性、授課階段的有效性以及課后階段的有效性。此三個階段的有效性,共同構成了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只有在這三個階段都提高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才能最終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與有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有效性
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來說,教學的有效性關系到最終的教學成果輸出。在課堂教學中,教的主體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來自于教師的教學行為。從教學過程而言,教師課堂教學分為三個階段,即備課階段、授課階段與課后階段,教師的教學行為在這三個階段表現為備課階段對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設計等,授課階段對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運用等,以及課后階段對課堂教學的反思等。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實質是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探討,本文就此提供一些淺見。
1教師備課階段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對于任何一名教師來說,都是一件充滿挑戰,需要認真準備的事情。正所謂“不打沒準備的仗”,課堂教學這場戰役,打的好壞,備課的有效性影響巨大。
教師備課階段的有效性取決于三個方面,總結來說是備自己、備學生、備教材。優質高效的備課需要教師在此階段充分認識到自身在課堂教學中所處的位置或是所扮演的角色,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中心,“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的關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更多的是充當引導者、指導者的角色,這一點決定了教師備課的基調。備學生是指教師在備課階段要能充分掌握學生的各種情況,包括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語文學習能力、個性差異等,以此來確保備課的科學性與全面性,制定出符合課堂實際的教學方案。備教材是指教師要全面吃透小學語文教材,備課要基于教材但又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在課堂教學中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學習興趣,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還需要課堂教學內容具有吸引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此方面十分考驗教師的備課水平與能力,照本宣科已經難以滿足新時代小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只有在教學內容上注入更多的“營養成分”,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以《小馬過河》為例,教師在備課階段,首先應明確課堂教學的目標,即通過這篇課文,讓學生懂得遇事要動腦筋,多思考,不能光聽別人說,自己一定要去試一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小馬過河》故事雖然淺顯易懂,但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哲理。教師在備課階段,要明確通過這篇課文要向學生傳遞怎樣的信息。讓學生有感情的誦讀課文只是最基本的教學要求,是對學生基本語文能力的培養,而培養學生思考能力、探索意識則是這篇課文隱含的價值所在。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從課文中析出其內含的價值,以此為基礎來進行教學設計。以筆者的認識來說,這篇課文至少包含三方面的教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即三個問題,一是我們應不應該聽別人的話?二是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勇于嘗試?三是在嘗試之后如何對結果進行客觀的評價?而這三個問題的核心圍繞的都是讓學生能夠“遇事多動腦、多思考”。
在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設計上,提問教學法對這篇課文的教學來說是一種有效、適宜的方法。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圍繞教學目標與內容,設計一系列循序漸進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小馬為什么不直接過河呢?聽了老牛的話,小馬是怎么做的?聽了松鼠的話,小馬為什么會感到吃驚?小馬的媽媽為什么會放心的讓小馬去試一試呢?為什么河水剛沒老牛的小腿,卻淹死了松鼠的伙伴呢?小馬過河后說的話對不對呢?這些問題的設計,不僅僅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師生互動還可以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流程設計上,可以采取誦讀-提問-互動-總結的教學流程,在課文誦讀環節可以結合角色扮演,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增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2教師授課階段的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營造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多種形式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新穎的教學設計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本質上是一種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處于絕對權威的地位,學生在課堂上難免活躍性不足,只能被動的學習,導致教學的有效性不盡如人意。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教學環境。在此方面,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思想,不以權威自居,師道尊嚴并不是板著面孔,而是要引導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愉悅;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要以一個平等的態度來對待每一個學生,這里的平等不僅僅是生生平等、也包括師生平等。此外,營造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還應注意采取有效的方法調動、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有一個輕松快樂的課堂學習環境。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重要的促進因素。小學生有其特有的心理特點,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新鮮事物都比較感興趣,而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往往愿意認真學習?;诖耍谛W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注重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多方法,如游戲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提問教學法、合作探究教學法等,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勢特點,教師要學生靈活掌握,多種方法結合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小馬過河》的課堂教學中,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就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以《小馬過河》的課堂教學為例來說,在導課結束進入誦讀環節時,教師可以結合角色扮演法,挑選學生分別扮演小馬、老牛、松鼠以及小馬媽媽,其它段落由全體同學共同誦讀。要求所有角色扮演者在誦讀時要富有感情,聲情并茂。在誦讀結束時,教師應及時向全班同學提問:哪個同學的扮演最好?然后給予表揚,并對其它角色扮演的同學給予肯定。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應用提問法,通過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師生的提問互動過程中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問題的拋出應循序漸進,每一個問題背后應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如問題一:小馬為什么不直接過河?同學們的回答多種多樣,“小馬怕水”,“小馬害怕被水沖走”、“河水很急,小馬害怕”......,聽完學生的答案,教師應明確答案“小馬不知道河水的深淺,不敢過河”,同時應向同學們說明,面對未知,還是小心些好,小馬不直接過河是非常正確的。問題二:聽了老牛的話,小馬是怎么做的?這么做對嗎?一題兩問,學生可以從課本上尋找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但對不對的問題卻需要思考,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點名讓學生來回答,然后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點評,讓學生意識到,沒有經過思考的行動是魯莽的。隨著課本內容的推進,教師的問題也會隨之拋出,同時問題的思考性也不斷加強,如小馬的媽媽為什么會放心的讓小馬去試一試呢?為什么河水剛沒老牛的小腿,卻淹死了松鼠的伙伴呢?這此問題的答案并不在課本上,需要學生動腦筋思考才能回答,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堂實際,觀察學生的反映并適時做出引導,避免因問題的深度而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在問題環節結束后,教師應適時的進行課堂總結,總結的內容包括對課本內容的總結,也包括對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總結。如對《小馬過河》的總結,即凡事要多思考,別人的意見需要聽取,但自己要勇于嘗試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小學生也是善于思考的,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提問教學法,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問題、思考問題來進行學習,可以很好的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等技術來進行新穎的教學設計,同時靈活運用角色扮演、提問教學法等,共同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此外,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不同學生間的個性差異,要盡可能的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確保課堂教學的整體有效性。
3教師課后階段的有效性
課后階段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教師課后的教學反思方面。對于任何一個教師來說,教學反思都是提升教學水平、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在實踐中,很多教師對備課以及課堂教學都比較重視,但大多忽視教學反思的重要性,這也是課堂教學有效性不盡如人意的一個重要原因。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其特殊性,基于小學生正處于人心理、生理成長的一個特殊階段,在課堂上的往往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很多對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有較大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等多數時候都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學情來進行不斷的調整,這也是教學反思的重要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不斷的觀察來記錄學生的各種反應,以此作為教學設計調整的依據,也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來獲取必要的信息。在課后的反思中,并不僅僅是教師一個人的自我反思,也可以通過與同事的交流、甚至是與學生家長的交流等確保反思的有效性。此外,教師要注重形成良好的教學反思習慣,對每堂課的教學得失都要進行及時的教學反思,并將教學反思與教學設計、課堂教學過程結合,形成一個良性的課堂教學改善循環機制,如此便可以在不斷的總結、探索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以《小馬過河》的教學反思為例,在課堂誦讀環節,如果在角色扮演上讓某一位學生進行旁白段落的誦讀,雖然并不影響角色扮演的效果,但卻遠不如讓全體同學來擔任這個角色更為合適,能夠有效提升全體學生的參與度,利于調動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應用問題教學法,問題設計的數量與質量同樣重要,問題過多容易使學生產生反應疲勞,一篇課文三到五個問題是較為合適的。在問題設計上,應讓一些問題可以在課本上找到答案,個別問題可以沒有標準答案,應讓問題符合小學生的思考能力。如小馬的媽媽為什么會放心的讓小馬去試一試呢?這個問題是有一定難度的,多數學生可能想不到小馬的媽媽是知道沒危險才鼓勵小馬去試一試的。那么,在課堂上給學生傳遞了勇于嘗試的觀念,那么對于危險的認識與防范是不是也要傳遞給學生呢?小馬過河之后會怎么想?勇于嘗試并不是魯莽,試一試需要有一個安全的前提,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把小馬換成小松鼠該如何做呢?這些問題實際上可以做為課堂思考的延伸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家長也可以參與進來,對小學生思考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是十分有益的。
參考文獻:
[1]王瑞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2018:2.
[2]朱德全,李鵬.課堂教學有效性論綱[J].教育研究,2015,36 (10):90-97.
[3]莫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13 (04):24-28.
[4]周小艷.立足課堂 追求有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教育科研論壇,2008 (0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