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姬

摘要:教學設計是開展教學的重要基礎,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之中,我們對學生、對教材都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進而為教學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文中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就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進行探討。
關鍵詞:教學設計;小學數學;同分母分數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89頁例1。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含義和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觀察和借助幾何直觀,自主探究新知,在這過程中,提高分析、歸納、計算的能力。
3.培養探究精神和認真算題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
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四、教學難點
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五、教學準備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課件、圓形紙等。
六、教學流程
(一)回顧舊知
1.填空
3
8
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它的分數單位是( ),
3
8
里面有(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整數和小數的加、減法含義?
(二)課堂設計
1.情境導入
師:今天呢,老師請來了你的老朋友,想不想見?他是誰呢?還記得以前你們的班主任盧老師給你們過生日的場景嗎?(課件演示:班主任給本班學生過生日的圖片,此學生已經轉學了。)真是一個很溫馨的畫面。
師:(課件演示)小紅呢,今天也過生日,媽媽給小紅買了大大的蛋糕,看,她們一家人是怎么分著吃的呢?請你們仔細觀察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自由回答。
師:根據你知道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
生:自由回答。
(在學生的預設當中教師重點對加法和減法的問題來揭示課題。)
師: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兩個問題(課件演示)。能列式嗎?(叫兩名同學到黑板上列加法和減法算式)
師:再仔細觀察分數的什么相同?分數的分母相同的分數叫同分母分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板書課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2.新知探究
(1)同分母分數加法
師:爸爸和媽媽一共吃了多少個蛋糕呢?你能猜出結果嗎?(學生自由猜)下面可以借助老師發的學具盒里的學具驗證你們的猜想。
學生匯報:
①把一個蛋糕看成單位“1”平均分成了8塊,爸爸吃
了其中的3塊,媽媽吃了其中的1塊,爸爸媽媽一共吃了4塊,也就是一共吃了
4
8
個蛋糕。也可以說
1
2
個蛋糕。
②因為
3
8
和
1
8
的分數單位相同,3個
1
8
加1個
1
8
就等于4個
1
8
,4個
1
8
就是
4
8
,可以直接加起來,結果約成最簡分數。
師:(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計算過程,并強調書寫格式和計算結果要約成最簡分數。)
師:分數加法含義是什么?
生:都是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與整數和小數加法的含義相同。
師:同分母分數的加法計算法則?
生:分母不變,分子相加。結果約成最簡分數。
(2)同分母分數減法
師:爸爸比媽媽多吃了多少個蛋糕?這里的
3
8
和
1
8
能直接相減嗎?為什么?
生:可以直接相減,因為
3
8
和
1
8
的分數單位相同。
師:哪位同學到前面來按同分母分數加法的書寫格式完成它的計算過程?
(學生板書同分母分數減法計算過程,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完成。)
師:這道題計算后你有什么要注意的嗎?
生:最終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師:結合上面的問題,你能說出分數加、減法的含義嗎?
生:分數加、減法的含義與整數和小數加、減法的含義相同。
師:同分母分數的減法的計算法則是什么?
生:分母不變,分子相減。
(3)概括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師:比較兩道算式,它們有什么共同點?你能概括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嗎?哪位同學來概括?
生:(概括)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3.練習鞏固
(1)90頁的做一做的1、2題。(說明算理)
(2)91頁第三題填空。(課件演示)
(3)拓展題。92頁第七題。(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4.課堂小結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含義和整數加、減法含義相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三)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計算法則: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1
3
8
+
1
8
=
3+1
8
=
4
8
=
1
2
2
1
3
8
-
1
8
=
3-1
8
=
2
8
=
1
4
4
參考文獻:
[1]董文芳.透邊本質看分數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與說明[J].小學數學教育,2018 (23):49-50.
[2]肖自偉.小學數學探究性教學的實踐體會——以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為例[J].華夏教師,2018 (0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