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春
摘要:數學對于高中考生來說,是人生中必經的一座大山,而函數可以說是其中最難攀登的主峰。作為教師,應當認識到,教學目的不只是講解書中的內容,而是要將數學這座大山,解構為微粒,讓學生們消化下去。讓學生通過對這些難題的一次次解構,一次次消化,培養出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直面問題、直面挑戰的意志。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習興趣;教學方法
往常一些教師不與時俱進,頑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教學方法、思路均是老一套,填鴨式教育、照本宣科等,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致。殊不知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在高中時期,這個學生們最重要的人生轉折點。好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產生對數學的探索欲望。在這個重要的時期,數學教師應當摒棄陳腐的教學觀念,憑著對學生的責任心,改進教學方式,靈活運用函數建立模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達到吸引學生自主學習函數的目的。
一、舉一反三,培養創新思維
“舉一反三”的概念,即是通過一件事情,而想到類似的其他事情。延伸到數學上的應用,則是通過一個問題,而能想到其他問題的處理方式[1]。在數學的教學實踐中,課本上的知識是最基本的,但數學學科,要完全理解函數概念并靈活運用,顯然書本上的題目是不夠用的。所以我們需要通過舉一反三,歸納總結類似函數在解答時,其所存在的規律。例如:解不等式X2-(2N+1)X+N2+N<(N∈R)。初學不等式,面對這種問題也許會覺得棘手,雖然學過一元二次不等式,但這是有參數的不等式,便讓學生覺得無從下手。這種時候便可以通過講一道相似但沒有參數的不等式來提示學生。這時便會有學生意識到,可以將參數當常數看待,所以解法實際上和正常的不等式是一樣的。便可以通過十字相乘得出答案(X-N)(X-N-1)[2]。
有很多學生認為數學很難,其實是沒有抓住問題根源。所謂難題不過是知識的疊加,而學生無法解決問題,一是基礎不行,根基薄弱;二則是沒有靈活的數學思維,沒有創新思維,無法通過不同角度來看問題。所以在調整教學方式時,這便是突破口。
二、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的探索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講述純數學概念時,難免會讓學生覺得枯陳乏味。這便令興趣教學成為了空談[3]。而怎么讓學生提升對數學的興趣,不妨從以下兩點切入:一是把思維還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處理難題的成就感,而教師則只作引導,在學生遇到瓶頸時,提示方向;二則利用群體智慧,合力解決難題,各抒己見,找出解決問題不同的角度。現今有許多教師,認為自己教了學生就會了,填鴨式教育,到頭來連學生領悟了多少都不知道。更有甚者,還批評學生把知識還回去了。卻無視自己在教育上施下的惡行,打消學生對于數學的積極性。課堂上教師更該做的,是要講解解題思路,多講為什么,少說計算流程。一方面可以找一些具有開闊性的題目,讓學生多想一些解題思路,開闊思維。另一方面,繼續舉一反三,歸納不同題目的相似性,完善學生對這些相似性的掌握。教學手段應當靈活多變,多注意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想象力的延展,讓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
三、數形結合,提高學生對于函數的理解
函數概念較為抽象,理解起來比較晦澀。近些年來,大綱均有要求通過實際舉例來說明。通過建立函數模型,使學生對于函數的理解有一定概念了,再引入函數的基本理解,便能使學生達到正確認識函數的目的。而以往的講解中,部分教師會通過映射或者集合來講解函數的概率。這時學生理解起來便會比較困難,要同時了解多個不同的概念[4]。而此時可以通過坐標系來處理。例如Y=X2,在通過映射講解值與值的對應關系時,便不太容易能說清楚。而在坐標系來解釋時,可以看出它的圖形是一個拋物線,而從拋物線通過實例,去講解對應值的關系時,就會相對容易很多。在課程當中,我們也可以將不同的函數,與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對應起來。舉個例子,一次我去超市購物遇到優惠活動,上面說購買卷紙有兩種優惠方法:一是買一送一(買一提卷紙送一卷);二是九折出售(即按購買總價的90% 付款)。而他的前提條件是:購買卷紙3提以上(20元/提,5元/卷)。而此時便可以通過函數算出兩種優惠方式的優惠區間。假設購買卷紙x卷付款y元(x>3且x∈N),則用第一種方法付款y1=5x+60;而用第二種方法付款y2=4.5x+72。接著比較y1y2的相對大小.設d=y1-y2=0.5x-12.然后進行討論:當d>0時,0.5x-12>0,即x>24;當d=0時,x=24;當d<0時,x<24.由此可得當所購卷紙多于24提時,方法2更為優惠;當剛好購買24提時,兩種方法價格相等;購買數量在4—23提之間時,方法1更為優惠。通過這種與實例結合的方式,也更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利用多媒體載體提升教學效率
對于初升高中的學生來說,函數的概念晦澀難懂,而函數又是重中之重[5]。其既有其抽象性,又同時具有精確性。這使得高中階段的學生,極易因此停滯不前。對于不具有抽象概念的學生來說,更是加大了學習難度。但如果能通過多媒體技術,豐盈生動的給學生帶來對函數,最直觀的感受。利用多媒體在處理圖像信息、便捷的交互能力及其處理海量數據的優勢,將函數于抽象性的學習劣勢抹去。在傳統模式下,本身教師便是將多媒體視為虎狼,唯恐將學生帶入歧途。因此在計算函數時,均是通過取簡單的數,在草稿紙上演練出來,浪費了很多時間。而要是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將數和值在坐標系中實時展示,將原本只能是靜態的函數,化為動態更易理解的模樣[6]。節省教師與學生的時間,加快理解重點的速度。
五、結語
在高中這個大陡坡,作為教師無法始終引領學生,終點還應讓學生自己征服,讓學生們享受攻克難關的快樂。因此,指引前程傳授思維,這才是最應該做的事情。學生們正位于人生轉折點,讓他們習一而知三,傳授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要遠比直接告訴學生,哪些題該用什么公式要重要。而教師自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與時俱進,多吸收實時信息,結合新技術,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效果。教學提升學生的成績是其次,發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培養數學思維。而這對于其之后的人生,也是大有幫助。
參考文獻:
[1]林愛武.淺談新時期高中數學函數教學方法[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25(6):136-137.
[2]祖曉麗.淺析高中數學函數教學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J]. 中國校外教育, 2017,16(26):76-77.
[3]劉陸軍.淺談高中數學中的函數的教學設計[J]. 新課程導學, 2017,58(8):47-48.
[4]黃圓圓.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考試周刊, 2017,41(30):46-46.
[5]閆波.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應用[J]. 新課程(下), 2017,19(7):69-69.
[6]馮海松.淺談高中數學的教學技巧[J]. 南北橋, 2017,28(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