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華
摘要: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重點課程,其內容豐富,蘊含大量的思想精神和人生哲理,對于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兩者的關系密不可分,能夠相輔相成。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滲透德育教育十分重要也很便利,語文教材內容能夠為學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最好的藍本,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地道德品質和思想品德。德育教育貫穿語文教學的全部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同時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德育教育;滲透策略研究
德育教育是培養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課程,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有效地滲透道德教育,讓學生的文化知識與思想道德得到有效結合,在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在小學語文實際學習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正確引導學生理解文化知識,深入探索語文知識蘊含的道德思想內涵,從而加強小學生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為學生能夠養成優秀的道德品質注入活力。
一、深入語文教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小學語文學習中,其每篇課文都有一定思想內涵和教育意義,影響著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形成。基于語文教學的文化魅力和思想內涵,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深入研究每一篇課文,探索其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和人生哲理,掌握課文的基本特點,將課文中所承載的思想價值觀念提煉出來,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并能夠促進學生德育教育活動能夠更好地開展[1]。
例如,在學習寓言故事《亡羊補牢》一課時,教師除了要把故事內容詳細地給學生進行講解之外,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深刻認知寓言故事所蘊含的道理,亡羊補牢的意思大概是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教師要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能夠明白出了問題以后要努力想辦法補救,就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的道理,同時也教育學生如果做錯了事情也要及時改正,不要一錯再錯。小學語文學習中,類似的故事很多,每一篇都有很好的教育意義,教師要努力深入教材,積極探索其內涵,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滲透德育教育,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出更適合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
二、多元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
德育教育是學生接受語文學科教育的精神升華,學生能夠發展良好的品德,形成優秀健康的人格,對維護社會規范、促進社會文明風尚具有積極作用[2]。在實際學習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善于利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利于德育教育滲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合作性學習、利用多媒體技術等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德育教育創造條件。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滲透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在學好文化知識的同時能夠形成自尊自強,主動克服困難,具有勇敢堅強、挑戰自我的精神,同時能夠正確地肯定自己,欣賞他人,養成團結有愛、熱愛生活的意識和行為。
例如,在學習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教師為學生設定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考學習方向,然后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與探討,得出最終的答案。教師利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不僅僅考驗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也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意識和互相尊重的良好品德,潛移默化中滲透了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豐富學生課外閱讀,拓寬德育教育的滲透渠道
小學語文課本知識只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部分,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學習更多的語言知識,同時為學生推薦德育相關的閱讀,幫助小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為發展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建立良好的渠道。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也是引導其對事物正確認知的最好階段,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通過語文課外閱讀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對其知識能力的學習和思想品德的培養有著深遠的影響。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可以為學生推薦《格林童話》、《中國成語故事大全》、《我要做個好孩子》等課外讀本,這些故事內容簡單,但是道理卻很深刻,學生學習起來也容易理解,讀這些故事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文化知識,還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提高道德品質,成為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拓寬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總而言之,基于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的密切關系,以及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學語文實際學習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注重教學工作中融入德育教育,在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同時也教會學生正確做人做事的道理,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結合語文教材內容,科學恰當地融入學生的德育教育,促使學生形成優秀的道德素質修養,為學生未來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麗霞.淺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課外語文(下),2016,(3):162-163.
[2]高德發.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滲透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