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肇蘭
摘要:在新課改的整體背景下,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發生了巨大變化。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已經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因此,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一談應該怎樣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素養。
關鍵詞:農村小學 小學數學 數學素養
簡單來說,數學素養是一種綜合的思維形式,它通常具有模式化、抽象畫、概念化的特征。不難發現,這種特征也可以有效反映出數學學科的本質特點。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因根據數學素養的內容以及小學階段學生的實際特點采用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并不斷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進行完善與優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學活動的質量,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1.創設情境,激活數學思維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初步的感知,以此來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些不同形式的教學情境,從而將教學內容以一種更為生動的形式給學生呈現出來,這樣一來,不但可以使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有初步的思考,而且可以有效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熱情,也只有這樣,才能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以及學生的數學素養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確定位置》為例,這部分內容主要給學生講解了“列”和“行”的相關規則。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聯系實際生活創設了教學情境。首先,我出示了一張全班學生的合照,然后我說出了一個人的名字,并讓學生找到并說出這個人在照片中所處的位置。經過觀察之后,學生紛紛進行了發言,有的說:“他在第4組的第3個”,有的說:“他在第3排的第4個”,還有學生說:“他在從右數第3組第3個”……學生發言完畢之后,我繼續說:“大家說的都不錯,但根據大家的發言可以發現,同學們在表述位置的時候是比較雜亂的,那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用一種統一的表達方式進行描述呢?”學生想了一會兒,一時之間沒有頭緒。于是,我趁勢引入了這一節的教學主題,并告訴學生:“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就可以知道應該怎樣更加準確地描述位置了”。最終,通過教學情境的輔助,有效激發了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意愿。
2.合作探究,促進數學理解
數學素養包括空間觀念、符號意識、數感、統計觀念等多項內容,而這些內容在數學教學中會通過不同方面的知識呈現出來,所以在數學素養的培養中,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理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教師應該明白,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理解的直接方式,就是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自主性的探究活動,這樣一來,可以使其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取得更加理想的學習效果。
如:“圓柱”教學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在引導學生學習“圓柱的表面積”這部分內容時,我引導學生自主推導了圓柱的表面積公式。首先,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簡易的紙質圓柱,然后,我讓學生動手將圓柱展開,同時,我要求學生展開圓柱側面的時候要沿圓柱的高剪開。完成動手操作之后,學生認真觀察了圓柱的展開圖,學生發現圓柱展開之后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和兩個面積相等的圓形。接著,我讓學生結合剛才的操作過程進行了思考,分析這幾個平面圖形和圓柱是否存在對應關系。學生經過思考,發現展開之后的長方形實際上就是圓柱的側面,而兩個圓形則是圓柱的上、下底面,而且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長方形的長則是圓柱底面圓形的周長,所以要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只需要計算展開之后長方形和兩個圓形的面積之和即可。最終,通過這一過程,使學生對圓柱的表面積公式有了更加準確的理解。由此可見,在數學素養的培養中,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活動是十分重要的。
3.組織實踐,強化數學應用
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數學素養更加強調一種綜合素質,所以僅僅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初步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在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之后,應及時引導學生進行一些課下實踐活動,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當中,從而強化學生綜合的數學能力。
完成“長方體的表面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之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后練習任務:如果要對教室進行粉刷,而粉刷的范圍僅僅包括墻壁、屋頂和地面,請計算粉刷的面積。通過觀察,學生發現教室是一個長方體,所以首先測量出了教室的長、寬、高,然后用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計算出了教室內部的表面積。接著,有學生提出:“裝修的范圍是不包括門窗的,所以還要再減去門窗的面積”。最終,通過這次活動,不但鞏固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而且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變得更加靈活。
總結來說,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素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采用更加恰當的教學策略,以此來對教學活動進行優化,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鄭東元,曹培林.淺談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的數學素養[J].新課程·上旬,2018,(5):185.
[2]桑小軍.農村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7,(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