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蕊
摘 要:語文是高中時期的基礎類課程,它起著為其他學科奠定基礎的作用,而在語文學習中核心素養是教學的關鍵。培養核心素養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指導作用很強,但同時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將結合目前的語文教學現狀,從語文核心素養的探究入手,闡述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措施。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思考
新課標不斷改革,在改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逐漸提上了日程,而隨著學生核心素養理念的持續深入,各個高中都開始了行動,在推動高中語文改革的過程中也創新了教學模式。高中時期學生的語文素養離不開核心素養的影響,語言環境的營造、教學模式的優化等都可以為核心素養有效性的提高打下基礎。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目前高中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需要我們解決。
一、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
1.必要的語文知識
語文知識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很重要,輕易否定語文知識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很容易使語文教學走上誤區。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文章結構、完善寫作技巧等,都是很有必要的。語文教學一定會涉及到語文知識的學習,但是具體要教什么,怎么教,需要教師在課余時間自己摸索。
2.豐富的語言積累
高中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就是一篇又一篇的文章,為了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情感,學生需要掌握足夠的語言積累。雖然高中生已經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語文學習,但是學生的語言積累還是不過關,很難應對高中時期較為深奧的文章。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鼓勵學生積累語言素材,爭取在積累的基礎上完成質的飛躍,更好的完成高中語文的學習。
3.熟練的語言技巧
語文學習雖然依靠書籍,但是就如古人的那句話一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語文教學需要加入大量的實踐活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語文知識得到運用。[1]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寫作、閱讀、說話等都是教師需要在高中時期達成的目標。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讓學生學會流利的表達自我,并學會在合適的時機說合適的話,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將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4.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一直是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水平和學習成績影響深遠的東西,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走的更遠。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需要牢記葉圣陶老先生的那句話:“教就是為了不需要教”,讓學生充分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自信心。
5.深厚的文化素養
語文的學習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整體氣質,語文教學需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國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需要為學生科普外國文化的璀璨,讓學生學會多角度看待世界,并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同時,教師還需要讓學生學會從文化中吸取優秀部分,摒棄糟粕,尊重多元文化,提升自己的審美和品位。
6.高雅的言談舉止
語文教學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言行舉止。與人交往要有禮貌、談吐文雅、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同時也要尊重他人觀點、善于發現并承認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優點、文明的和他人溝通和交際,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需要為學生普及的。
二、核心素養下對語文教學的新要求
1.引導學生將學習和思考相結合
核心素養中包含著理性思維、批判精神、勇于探究等精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加強學生思考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講解,同時還要帶領學生去發現存在于課本中的問題,并去努力思考和攻克它,要善于打破慣性思維,在教學中不斷推陳出新,研究出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語文學習不能只簡單的讓學生學習課本知識,不斷思考、不斷回顧才是高中教學需要教會學生的東西,也只有這樣的教學模式才能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全面提高。
2.課程應當加強學生將知識轉化的能力
傳統教學模式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形成了“讀死書,死讀書”的現象,限制了學生自我的發展,也阻礙了語文知識的實際運用。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教師在教學中開始有意識的打破“讀死書”的狀況,高中語文教學的目標開始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相重合。但是由于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無形、潛移默化的,而實踐和運用最能顯著表現出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將知識進行有效轉化的能力顯得很重要。
3.需要保證學生學習和道德的共同提高
核心素養要求“以德樹人”,同時在這個社會中道德品質也是評價人的一個重要標準,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我們不僅需要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還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2]我們的高中教學目標是,希望學生經過三年的語文學習能具備堅實的語文素養,還能樹立起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以及良好的價值觀念。
三、在核心素養基礎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1.讓學生應用語言,凸顯學生的價值
回顧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經常使用的教學方式是語言教學,即用口述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知識脈絡,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卻看不到學生使用語言的痕跡。以筆者的看法,死記硬背雖然有一定的學習效果,但是終究不是長久的學習方法,不能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語言是人們內心的表達,它可以將我們的情感、想法充分展示出來,所以每個人的語言都帶有著個人的特色。因此,筆者覺得,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改變課堂教學的氛圍,同時創新我們教學的方法,將課堂留給學生表達自我,鍛煉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時候,我們可以采取問題式教學。一節課有四十分鐘,我們可以為學生留下一些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積極交流和討論,以此來達到深化學習的目標。比如我們可以向學生展示這樣的問題:“根據史料記載,周瑜在建安三年區了小喬為妻子,而火燒赤壁發生在建安十三年,這之間相隔了十年的時間,為什么作者在寫詩的時候還使用‘初嫁’這樣的字眼呢?”。這個問題看起來其實很簡單,但是卻能很好的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在教學中也能產生較大的反響。學生在課堂上會積極的討論,出現爭議的時候,一些學生會選擇回家在網絡上搜索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這種教學模式極大的展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價值,也最能促使高中語文課堂實現本色化。
2.構建人文課堂
語文學科是人文性很強的一門學科,這門學科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需要為學生打造一個人文課堂,進而實現更豐富多彩的教學目標。比如在教學《飛向太空的航程》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制定一個學習計劃,讓學生在學習文章的時候去閱讀相關的新聞稿件,并抓住新聞稿的重點知識,爭取做到能夠在學習之后寫好新聞稿這個目標。初次之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去思考新聞在社會中的價值和意義。而在教學實踐的時候,我們可以將講述與自學相融合,在課前讓學生進行預習,并為學生留下展示預習效果的機會。還以新聞稿學習為案例,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自己學習,在課堂上的時候借助學生的自學成功為學生梳理新聞稿的書寫方式和新聞稿的內容,并于與學生一起感受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不易,讓學生的思想得到進一步的深化。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往的語文教學深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會重點關注學生的自我發展。而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話題的提出,高中語文教學需要作出相應的改變,以培養學生品質為出發點,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雙全的人才,這是新時代語文教學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劉桂紅.核心素養背景下優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100-101.
[2].阮賢明.高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J].中學課程資源,2019(07):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