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品
摘要: 在當今這個急速發展的時代,為了適應世界的教育發展趨勢,核心素養應運而生,成為教育界關注的新命題。核心素養既貫穿人的一生,又在發展過程的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內容;既是所有人都應掌握的必備素養,又在每個人身上體現了不同的發展歷程和特點;既廣泛地包括知識、技能、情感等綜合素養,又融合了許多學科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將核心素養的理念融入小學英語教學,同時總結出相應的小學英語教學核心素養培養途徑和措施。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英語教學 培養途徑和措施
小學是我國教育建設中最為基礎的階段,小學教育對于兒童后來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和積極意義。在如今的小學教育體系中,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指導教育實踐的重要依據,是極大地促進和提高小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的重要方法和途徑。而實現這些的前提便是要對核心素養有深刻的了解,深刻理解和體會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與小學英語教學的聯系。因此,我們需要針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對教學內容、方法等進行一系列系統、科學的調整和完善,從而構建一個更加適應學生發展的教育體系,并基于核心素養導向實施教學。
1 核心素養的內涵及特征
核心素養亦稱“21 世紀素養”,是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適應環境變化、社會發展以及自身成長特點的品格,是人面對并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我們可以從內容、目標、性質三個維度來闡述核心素養的內涵。在內容上,核心素養具有多重內涵。核心素養指向的并不僅是類似“知識”與“技能”等涉及具體領域的知識,還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是一個綜合素養。在目標上,核心素養符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在性質上,核心素養是每個學生都應該擁有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素養,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且不可或缺的,是個體應該達成的素養的最低要求。想要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心素養的本質,就需要先了解核心素養的特征。核心素養具有終身性和階段性、廣泛性和融合性、普遍性和個體性的特征。
2 核心素養的功能
2.1 核心素養具有個體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雙重功能
一方面,核心素養可以促進人的個性發展、自身成長和自我實現,使個體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實現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具有核心素養的個體可以通過社會團體或社會群體活動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努力奮斗,以實現共同的目標和理想,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此外,核心素養的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是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二者緊密聯系,不可分割,必須同時兼顧。
2.2 核心素養可作為教育目標之重要來源
核心素養可以作為教育目標的重要來源,一方面使我國的教育目標更加契合目前所倡導的核心素養教育目標;另一方面,目前的課程教育改革一改以前只注重知識和能力的缺陷,更加注重和強調素養的重要性,糾正了過去教育中的偏失與弊端,使教育目標更加切合當前教育的實際情況。
3 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
3.1 注重學科知識之間的融合
構建學生核心素養體系對于教育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教學中,教師依據核心素養體系中的教育標準實施科學的教學,將核心素養落實到具體的學科教學中。核心素養并不是單獨存在于某一學科中,而是存在于整個教育階段、整個學科體系中。學科之間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要注意學科之間的融合。但融合并不意味著要取消學科的特色,既要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又要兼顧各門學科自身的特點,發揮各門學科的價值,使學生通過對各門學科知識的學習,不斷形成和提高適應各種復雜情境、解決困難問題的能力,學會舉一反三,將這種能力延伸到生活或者學習的各個方面。
3.2 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從價值取向上看,構建核心素養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適應現實和未來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很好地迎接并戰勝來自未來的挑戰,不被世界大潮流淘汰。而從學生自身來講,每個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表現出獨特的身體和心理特點,而且不同階段的特點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應該在學生成長的不同階段賦予核心素養不同的內涵,并將其滲透到兒童發展的每個階段,從而使其對于學生的成長發揮最大的影響。
3.3 處理好與課程體系的關系
課程是進行教育實踐的主要方式,而構建核心素養體系也要在教育實踐中進行。因此,構建核心素養體系需要以課程為載體,并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要想做到這點,首先就要從課程標準入手,完善和優化原有的課程標準,使其更加符合教育發展的局勢。從課程目標、理念等方面對課程標準進行改革和精心修訂,科學地設計課程體系,使之與核心素養體系相互補充、相互配合地發揮作用。
4 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與措施
在當今世界趨于一體化的形勢下,英語是國際間溝通的基本語言。因此,掌握英語顯得尤為重要。小學是學生最開始接觸英語的階段,將核心素養滲透到小學英語的教學工作中,是有效掌握英語的一種好方法,即形成一種英語學科素養。而在核心素養導向的基礎上進行小學英語教學,則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4.1 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4.1.1 創設科學的語言環境
小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大多來源于模仿,通過模仿身邊其他人的言行來構建自己的語言和行為體系,因此要為學生創設一種科學的語言環境,這要求教師規范自己的語言,通過言傳身教使學生接受規范標準的語言,而且可以使學生在這種語言環境下漸漸地吸收知識,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此外,教師可以在教學前做好系統的計劃,采用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
4.1.2 利用工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在課前準備好與教學相關的、可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工具和資料,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努力準備多元化的教學資源,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接觸更多與學習相關的知識和事物,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相關的知識。除此之外,教師要注意選取的資料的難度,要適應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4.1.3 模擬跟讀引導學生學習
小學生最初獲取知識的途徑便是模仿,因此教師可以經常采用跟讀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跟隨教師規范準確地閱讀,來調整自己的讀音、語調等,糾正讀音方面的錯誤。此外,教師開展跟讀練習時要規范自己的讀音,保證學生接受的知識的正確性與規范性。
4.2 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或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
基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聲音的接受能力比對文字的接受能力要強得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具有樂趣和啟發性的英語小寓言,使學生在愉快學習的同時可以從中得到啟示。當然,教師也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來使學生們參與課堂,使他們在游戲中能夠互相交流、互相協助,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同時又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和關系,有利于形成和諧融洽的班級氛圍。
5 總結
小學教育在教育中處于關鍵階段,對學生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學生在這一時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因此,在這個時期對于教育的把握顯得尤為重要,要盡可能在這個時期構建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在教學中采用各種教學方法來塑造學生的學習模式和習慣,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形成核心素養體系,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華.論核心素養的內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12.
[2] 李藝,鐘柏昌.談“核心素養”[J].教育研究,2015(9):17-19.
[3] 朱梅.小學英語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英語廣場,2016(7):161-162.
[4] 周方雨歌.國內外核心素養研究及對小學英語教育發展的啟示[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6(8):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