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
摘 要: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進一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推動農村基礎教育改革,提升農村教育的整體水平和效果。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應該積極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將信息技術合理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高效小學數學課堂。
關鍵詞:信息技術;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滲透
前言:在我國,農村地區與城市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這也導致了農村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滯后性,基礎設施的薄弱以及教師信息化水平的低下,影響了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通過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信息技術的方式,能夠推動農村小學教育的信息化發展,促進教育水平的提高,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
1 創設教學情境
對于小學生而言,在面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往往都會特別上心,而平日里看慣了教師的板書,用膩了紙筆,往往一上課就會無精打采,這樣顯然不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將一些抽象的內容通過具體形象的圖片、視頻展示出來,以小學生更能夠接受的方式,為其帶來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例如,在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進行教學時,單純的語言講解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如果借助多媒體設備,通過課件演示的方式,在課堂上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則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致。以靜態圖片配合動態視頻,在加上空間圖形的分合比較,學生能夠更加輕易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動畫模擬的方式不僅更加切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能夠實現靜態知識的動態化,于學生腦海中形成清晰且完整的印象,加深其對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2 聯系生活實際
在很多時候,數學學科之于小學生之所以顯得枯燥乏味,生澀難懂,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脫離了生活實際,使得數學成為了空中樓閣,學生學習的不夠深入,也不知道學到的知識究竟有何用途,自然不會對其產生興趣。事實上,數學學科源于現實生活,能夠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很多實際問題進行解決,通過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教師可以將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提升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對數學中比較常見的“相遇問題”進行分析時,如果單純依照教材進行講解,以速度和乘以行走時間來計算總路程,會顯得比較抽象,對此,教師可以借助相應的動畫課件來向學生演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向而行,經過5分鐘后相遇,然后以線段圖將路程和表示出來,劃分出兩人每分鐘所走的路程,將其相加后,就可以得到總路程。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甚至不需要更多的進行講解,學生就能夠更好的理解相關內容,體會學習的樂趣。
3 引入拓展練習
從教師的角度,在運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必須對學科教學的實際需求進行明確,找出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滲透的最佳方式,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合理使用,幫助學生完成以傳統教學方法難以做到,或者做不好的事情,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牢記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本職以及根本目的,既不能不用,也不能濫用。事實上,信息技術不僅能夠被用于知識的講解,在拓展練習中同樣能夠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在對《圓的認識》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提出這樣的問題:大家都玩過平衡車或者滑板,也坐過汽車,那么這些工具的輪子都是什么形狀呢?學生們會回答是圓形,然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動態演示,讓學生觀看自行車、汽車乃至玩具車行駛的畫面,甚至可以將畫面中的輪子換成三角形、多邊形,引導學生一邊觀看一邊聯想,以此來喚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之后,還應該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一些不同的形狀,如三角形、正方形、六邊形等,制作車輪模型,在桌子上推動其前進,觀察前進過程中“輪子”的變化,然后想想如果自己坐在這樣的車上,會是一種怎么樣的體驗。這樣的教學形式無疑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推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4 結語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能夠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提升農村小學教育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拉近城鄉基礎教育的距離,推動教育公平的實現。對于農村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應該端正對于信息技術的態度,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立足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對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整合,推動內容的拓展,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使得農村小學數學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志剛.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6):195.
[2]葉王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中存在的問題[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05):15-17.
[3]任永麗.信息技術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整合的研究[J].學周刊,2019,(0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