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越來越提倡“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提出了關于“做一切益于學生的事”。國家倡導“每天鍛煉一小時” 的口號,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高中體育模塊教學中加入了瑜伽教學。開發瑜伽教學有益于對學生素質教育方面的滲透,進而將學生培養成為品德高尚的時代新青年。因此,本文將針對高中體育中引入瑜伽教學的開發與實施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高中體育;模塊教學;瑜伽教學;開發與實施研究
現代教學中新型教學方式層出不窮,模塊教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中應運而生,模塊教學是所謂的“寬基礎、活模塊”新型教育模式,它提倡“以人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針對不同的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習慣讓他們盡可能自由的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根據現代教育的培養要求,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合理的設置模塊課程,有益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后序參與社會實踐鋪設良好的基礎。瑜伽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強身術被世界人民所熟知,不僅可以對學生的身體有極大地提升作用,最重要的是可以教授學生一種養生方法。
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優化課程內容設置
高中體育模塊教學中選擇瑜伽教學目的是為了響應國家教育改革,推動以人為本、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身體與心理獲得均衡的成長,最終達到體育育人的目的。瑜伽作為一項系統性的運動,里面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元素,作為高中體育教師,有必要將瑜伽課程分成若干個模塊對學生進行講解,比如分成基礎理論教學、基本的動作姿勢教學以及系統性瑜伽教學三部分進行。例如,在進行“瑜伽基礎理論”的相關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講解,課前將基礎理論搭配動態視頻對學生進行課堂輸出,這個年級的學生依然對動態的視頻尤其喜愛,教師在課堂上將理論部分講解二十五分鐘,然后停下來讓學生對講解的部分進行討論,并對自己不熟悉的地方進行課堂提問,教師將學生不明白的地方仔細的分析,爭取讓學生將理論部分的內容完全吸收,為后續的戶外學習打好基礎。最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教幾個簡單的姿勢供學生觀看學習,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不懂的地方可以深入的與教師進行交流,使得整節課設置成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模式,高度關注學生的課堂專注度,讓學生完全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的達到以人為本的教學設置。
二、合理創設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技巧學習
任何課程的教學都會分成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兩大部分,在實施瑜伽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進行類似的課程設置,為了更好地配合新課改和學校的實際狀況,瑜伽教學還是要以課堂教學為主,讓學生深入地學習理論知識,同時輔助以課外實踐,二者結合共同促進瑜伽教學順利的開展。首先,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對學生開展理論部分的學習,學生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做鋪墊,接著在進行技巧方面的學習,實現課堂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貫通的能力。例如,在進行“技巧講解”時,教師在講解到“扭轉與前驅動作”時,一定要在課堂上對學生作出最標準的動作演示,對于任何知識的學習開始的接觸會對后面的學習留下深刻的影響,比如在做出扭轉時,邊做可以邊對學生進行動作要領講解,這個動作的展開一定要注意腰腹力量的結合,這樣做出的動作是最舒服且富有美感的。進行動作示范的時候也要搭配注意事項的講解,畢竟有的瑜伽動作還是比較難的,在做動作的時候一定要跟著教師的講解,否則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損傷。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教師還可以選出動作標準的學生對其他學生進行指導,學生都是由好勝心的,為此必定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參與到課堂中來,通過以點到面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對瑜伽動作進行學習,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
三、有效設置課堂評價,推動師生相互交流
對于班級整體來說,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接受知識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教師需要安排不同的授課方式和授課深度。對此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清晰的考核標準,推動班級示范作用,同時優化原有的評價方法,構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評、自評,通過合理的設置評價方法促進學生課堂學習以及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在班里教師可成立教學互評小組,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小組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并選出組長每天考核組員的學習狀況。例如,在進行“瑜伽套路教學”時,教授通過前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結合的授課,學生對瑜伽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在班級內尋找一部分優秀的學生組成學習監督小組,在課堂上實際操作時組織他們進行必要的點評,對動作標準和動作失準的學生進行登記點評,記錄動作失準的原因以及改正措施,然后再每節課結束前十分鐘組織學生之間的相互點評,并由學生監督小組給出修正指導,這樣由學生之間的相互點評來降低教師的課堂任務,學生之間的互評他們也更容易接受和改正。教師在最后對監督小組的工作進行必要的點評,對做的好的地方進行鼓勵,對錯誤的地方進行指正。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來推動瑜伽教學的的順利進行,利用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來提升課堂凝聚力。
結語:對于教師來講,瑜伽教學是一門藝術,它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提升個人身體素質,達到與其他課程有機結合的目標。對此教師在瑜伽教學過程中要實時對教學中的不足進行合理修正,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式輔助教學,全面配合高中體育模塊教學的開發與實施。
參考文獻:
[1] 周倩倩. 高中生對體育課引入瑜伽項目態度的調查研究——以南昌市第二中學為例[J]. 運動 .2017(5):80-81.
[2] 徐麗, 曹媛. 素質教育在高校瑜伽教學中的實施研究[J].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7(5):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