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偉
摘要:初中物理學科是一門集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學科,尤其是對于剛接觸物理的八年級學生來說,物理定律是晦澀難懂的,物理實驗是抽象的,但是,物理又與生活實踐息息相關,因此,在進行物理教學時,物理教師可以將教學重點放在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上,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入手,提高學習積極性,幫助記憶與理解物理知識。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生活化教學在八年級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并進一步探究提高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教育;物理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八年級物理的學科性質比較特殊,具有較強的實踐和理論性,對于剛開始學習物理的初中生而言,物理定律是抽象難懂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他們對物理的學習積極性,但是,物理有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暗含著物理現象,包含著一定的物理知識,因此,在實際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使用生活化教學方法,將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與書本知識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的去理解物理知識,同時也可以用物理定理去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由此增加物理魅力的體驗,刷新對物理的認知,激發學生的物理探索欲望,進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一、分析生活化教學在八年級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物理,是一門讓很多學生聞之色變的學科,因為它包含許多物理定理,往往脫離我們的習慣認知,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是,物理又是有趣的,我們在生活中的許多小小的現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識進行解釋,例如,一個被吹起的氣球放氣時,氣球會“到處亂串”,這是因為氣球放氣時會產生反沖力,同時氣球表面是具有彈性的,彈回之后反沖力又使氣球飛往另一個方向。再例如,冬天脫下毛衣的時候,頭發經常會出現“炸起來”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毛衣和頭發摩擦會產生帶電的現象,這就是“摩擦起電”,相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因此,在八年級物理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方法可以將物理課堂接近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尋求一條高效便捷的學習途徑,同時,又可以引導學生由物理課堂走向社會生活,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二、探究提高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1、課堂教學生活化,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教師在實行生活化物理教學時,要善于將課堂教學進行生活化,巧妙的將課文上的物理知識與生活小常識進行結合,這將有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他們集中注意力,展開想象的空間,積極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生活化教學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例如,在學習物理《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聯想現在比較流行的投影儀,為什么小小的投影儀可以出現放大很多倍的影像呢?還有爺爺的老花鏡,為什么可以看到很大很大的字?以及拍集體照的時候,我們總能看到照相機里的自己是倒立且縮小的呢?借助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場景,進而激發學生對凸透鏡的學習熱情,進而進行探究神秘的凸透鏡,探究像的大小、倒立、虛實與否與凸透鏡的距離之間的關系。
2、情景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八年級物理課堂上,適當的加入一些情景化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光的發射》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講一個情景小故事,天天小朋友的一個玩具丟失了,哪里都找不到了,找遍了家里每個地方都沒有找到,就還有一個平時看不到的隱蔽位置-沙發底下還沒有找,但是沙發笨重移不開,底下很黑恰好家里沒有手電筒,這時天天想到一個辦法,借助一個小小的鏡子就輕而易舉的找到了沙發底下的玩具,這是什么原理呢?然后教師帶領大家情景重現了這個小故事,借助平面鏡反射燈光,從而找到落在沙發深處的玩具。
3、教學方式生活化,滲透物理與生活的相連性
物理學習是枯燥的,但是教師要想盡各種有效的方法將物理課堂變得有趣,不斷深化生活化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不斷滲透物理與生活的相連性善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意識的靠近,教給學生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當面對新的物理知識的時候,要學會從生活中去尋找蛛絲馬跡,主動去搜索、去發現、去比較、去總結、去歸納。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做一個點化者,為學生指點迷津,并作為一個精神支柱,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用科學的方法鍛煉學生對物理的感悟與理解,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中不斷感受物理的魅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課改教學形勢下的八年級物理教學,要不斷改變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深刻認識到物理與實際生活的密切相關性,在物理教學中不斷滲透生活化教學理念,達到物理教學生活化,充分調動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提高物理學習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物理實踐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從而提升物理綜合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羅朝武.試論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
[2]高麗麗,金子靖,張明輝.淺析生活化教學在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決策探索(下),2018(09).
[3]王之芳.以生活化教學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