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亭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國的教育事業不斷的向著更好、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在新課程改革中是一項被重點關注的內容。對于教師來說,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是當前的第一要務。高中時期的政治學科是一門人文學科,政治對學生的培養是綜合性的,主要是對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產生政治認同感和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公眾參與意識、法律意識和科學精神。為了促使高中政治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促進政治課堂轉向,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關鍵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高中政治
一、創新教學模式,培養政治認同感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想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個時候,創新教學模式就顯得至關重要。在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政治情感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只有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政治情感。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放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把握課程的標準,促進自身教學觀念的轉變,設置有效的教學情景,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該關注所創設的政治課堂情景的質量,要保證所創設的教學情景能夠培養學生的政治情感,在情境內師生角色統一,成為學生的合作者,并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把控學習的進度。相比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創設教學情境的教學模式有著更大的優勢。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的聽教師授課,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教師授課的有效性也不高,教育教學失去了它原本的教學的目的。而創設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真實的事件和案例,讓學生了解國家的政策方針,樹立國際意識,理解國際關系,了解國家外交政策,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習和政治認同情感,激發學生用更專業的知識去解決民生問題,在學習中有了動力和興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教師也能提高教學的質量,促進教學轉向。
二、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培養公共參與意識和科學精神
在政治課堂上,理論和實際結合,對于教學來說是十分有益的。傳統的教學當中,老師和學生都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之下,被迫的教授和學習,學生對于知識的把握僅停留在接受和記憶的過程,所以對于學習提不起興趣,熱情較低。另外,政治學科是不能脫離現實而進行教學的,因為生活環境,政治策略,發展情況和受教育程度等等因素的不同,學生所受到的政治教育可能存在著與實際脫離的狀況。對于抽象的知識內容,僅僅停留在課本上的理解是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理論和實際的有效結合,讓學生明白所學就有所用,提高他們的公眾參與意識和科學精神,才會讓他們對政治這門學科重視并產生興趣。
例如,就環境方面的問題:當前,環境保護已經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國的環境質量雖然已經得到改善,但仍然面臨著嚴重的形式。環境的保護不能僅僅憑借國家的政策支持,每一位公民都應該參與到其中,增強他們的公共參與意識,共同維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文明。針對這樣的問題,讓學生結合可持續發展策略,對身邊生態環境建設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科學分析。
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課前做足準備,了解當下環境問題的熱點,發現身邊的生態環境建設的例子。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課題,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周圍的環境進行調查,對存在的污染的問題進行研究,自己選擇能想到的各種方式和手段,對當地環境治理制的政策進行了解和學習,最后每一組展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并對發現的環境問題提出自己認為科學有效的治理方法。學生親身經歷和參與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之后,讓他們覺得自己能夠真正的參與到社會熱點事件當中去,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去了解國家的政策、發現民生問題,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又有利于學生個人公共參與意識和科學精神的加強。
三、完善學生的人格及法制觀念
高中政治教學的意義就在于讓學生認可政治課本中的觀點,讓學生成為通情達理的擁有理性思維的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是要通過政治的教學讓學生成為擁有健全人格的人,擁有健全的法治意識,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行成,讓學生通過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可以運用政治理論知識和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政治教學中,教師應給與學生最重要的引導方向,就是讓學生認可我國憲法的地位,了解法律的權威,樹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學會依法維權。另外,高中政治的教學內容在政治,經濟,文化和法律等多個方面都有所涉獵,這樣的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核心素養的提高。
四、結論
當前的教育形式有了較大改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育部門對各個學校、各類學科的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都有了新的要求。高中政治對于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只有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將理論與現實充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人,主導課堂,認可政治學習的內容,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育局所提出的教學任務。高中政治的教學目的是樹立學生的國際觀念和法制觀念,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對政治學科的學習,能夠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解決民生問題,發展自身的核心素養,擁有強烈的政治認同感、公眾參與意識和科學精神,成為對國家有用的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永芳.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改革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8):227,229.
[2] 姚文龍.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課堂轉向[J].新課程·下旬,2019,(6):65.
[3] 王楠.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課堂轉向[J].速讀(上旬),2017,(9):39.
[4] 孫華.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課堂轉向[J].學周刊,2019,(1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