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亞玲
摘 要:毋庸置疑,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寫作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而在小學階段,為了使學生對寫作技巧有更加直觀的理解與領悟,教師可以借助教材文本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因此,本文將談一談應該怎樣組織開展基于文本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
關鍵詞:教材文本;小學語文;寫作教學
簡單來說,語文課程當中的寫作主要是指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書面語言文本創造的活動。從其內容來看,寫作實際上就是一種進行信息傳遞、情感表達、溝通交流的方式。不難發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材編排中選擇的都是一些比較經典的文本,對于學生的寫作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對寫作活動的理念與要求有更加準確的理解與把握,并根據學生實際的寫作水平實施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同時要不斷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進行完善與優化,從而更好地保障教學活動的質量,進而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
1.巧用教材例文,促進語言積累
從本質上來講,寫作就是一種書面語言表達活動,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利用恰當的方式使學生積累更為豐富的寫作語言。為此,教師可以將教材文本作為范文,引導學生對課內文本進行全面的賞析,以此來使學生體會文章在語言表達中的精妙之處,從而使學生逐漸擴大語言積累。
以《火燒云》為例,這篇簡短的寫景文章具有十分獨特的語言藝術。因此,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文本語言進行了賞析:第一,文章語言十分樸實自然。全文沒有一個生僻字,并且采用了口語化的語言,如:“火燒云上來了”,“跑著跑著,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這種口語的語言表達形式使文章更加具有生活氣息,使人讀來更加生動和諧;第二,詞匯運用十分豐富。如:在描寫火燒云的顏色豐富時,文中用到了“葡萄灰”、“梨黃”、“茄子紫”、“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等詞語,使文章語言充滿色彩美,在描寫火燒云變化時間的短促時,文中用到了“一轉眼”、“忽然”、“兩三秒鐘”、“一會兒”等詞語。同時,文中還應用了大量的疊音詞,如:“恍恍惚惚”、“金燦燦”、“笑盈盈”等,通過疊音詞的使用,使得文章更加具有音韻美;第三,善于修辭。如:在描寫火燒云的形態時,作者分別將火燒云比作狗、馬、獅子等,通過比喻的方式,將火燒云的豐富形態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出來。最終,通過全面的賞析,使學生理解和學習了這篇課文的寫作語言。
2.聚焦文中留白,落實讀寫結合
從學科特點來看,語文學科普遍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所以語文教材中很多文本無論是在事物描寫上還是情節描寫上,都會進行一定的留白,而這種留白則給予了學生很大的想象空間。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對教材文本中的留白處有更準確的把握,并以此為基礎激發學生的表達意愿,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從而使其在留白處進行寫作活動。而通過這種讀寫結合的寫作方式,可以有效發揮出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進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蜘蛛開店》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蜘蛛三次開店,均已失敗告終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表現出了蜘蛛畏懼困難,沒有堅持精神的性格特點。根據這篇課文的內容,我在文章結尾處進行了留白,讓學生想一想蜘蛛以后可能還會開什么店,蜘蛛怎樣做才能取得成功。通過這個寫話任務,使學生對“堅持”這種品質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再以《將相和》這篇文章為例,最后一段寫道:“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此處對人物的對話進行了留白。于是,我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寫一寫廉頗來見藺相如時會說些什么,藺相如又會怎樣回答,以及他們兩個人為什么會成為好朋友。最終,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寫練習任務,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3.挖掘情感內涵,再現文本精彩
寫作是一種重要的情感表達方式,每一篇文章中都蘊含著作者某種情感內涵。因此,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語言表達特點之外,還應該有意識地對文章的主題進行深入的挖掘,并將其與學生實際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而使學生在深入體會文章主題的基礎上進行文本創作。
如:《慈母情深》這篇文章通過母親給“我”錢買書這樣一件小事,表現了母親對孩子的愛。由于“母愛”這一主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是緊密相關的,所以我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當中的一些小事進行寫作練習,以此來對母愛進行更加深刻的體會。最終,通過這種生活化的寫作練習方式,使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了情感表達的方法。
總結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基于文本的寫作教學活動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因此,教師應對教材文本進行深入的挖掘,并不斷對寫作教學策略進行優化和改進,以此來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與提升。
參考文獻
[1]章小軒.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文本進行片段寫作訓練探析[J].讀與寫,2019,16(31):82.
[2]馮彩娟.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初探[J].數碼設計(下),2019,(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