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妹迪
【摘要】 ?隨著小學新課改進程的推進,各類學科都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著變革,美術的教學工作改革也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與語文、數學等主流學科不一樣,美術教育有著形象直觀的特點,在潛移默化中對小學生的思想品質以及行為態度產生影響。如今的教育倡導小學生素質教育,可見小學美術中的德育教學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且小學生往往會非常樂意上美術課,不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基于此,本文將談談美術教學中德育的滲透作用。
【關鍵詞】 ?小學美術 德育滲透 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75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9-158-01
小學美術十分受小學生的歡迎,美術教學本身存在良好的德育教育基礎。然而,在實際美術德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想要更好的在美術中融入德育,就必須充分考慮到美術教學現狀,結合實際情況開展課堂教學。在美術課上,老師要學會引用生動的語言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把學生思想帶入到豐富的情境中,以此來達成學生潛移默化的德育滲透。此外,美術教學還能加以應用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用生動的圖文形式,吸引學生更加直觀的感知藝術。如中華傳統文化、愛國主義教育等,學生能感受到我國千百年來的優秀歷史文化遺產,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時,提升教學質量。
1.小學美術教學的特點
小學美術作為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都比較強的學科,在學生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多方面的學科知識,其在具體的教學中存在以下幾點特點:
1.1生活化與實踐性
一直以來,美術課都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因為美術課有較強的實踐性與趣味性,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我們的生活不能離開美術。美術課上也有著豐富的教學內容,如作品鑒賞課、手工藝課、繪畫素描課以及造型設計課程等,體現了美術的多元化特征,學生在學美術的過程中能夠體驗生活,感知生活的不易,有利于教師開展美術的德育教學。
1.2民族文化與時代感
一個國家有著不同的美術歷史,如西方和東方美術文化存在一定差異,我國美術有著悠久的歷史也出現過很多美術作品名家,這些都是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特色。所以在美術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一切中外優秀美術文化與遺產,讓學生明白美術對于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吸納優秀的美術文化,展示現代社會政治、經濟特點。
1.3陶冶情操與審美
美術教學能夠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工具,老師可以采取個性化教學的方式,利用多種手段,如音頻、圖片以及多媒體課件等,以符合青少年心理發展特征的教具,提高小學生對美術的認識,同時,美術課能從小培養學生的美感,讓學生認識美、感受美。美術不僅能夠陶冶成年人的情操,還能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美德觀念,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2.美術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策略
2.1挖掘美術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小學生對美術接觸較多的就是來自于課本,且小學生的民族意識與國家意識相對淺薄,進行德育教育會存在困難,因此,教師不能用強行灌輸知識的方法,應該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對小學生展開德育教育,在潛移默化中融合美術與德育促進學生的發展,例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可以利用教材中《民間木雕》的內容,讓學生在欣賞我國傳統工藝木雕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學習相關知識,明白我國傳統文化和悠久的木雕藝術,以此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2.2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實現德育滲透
德育教育中,環境保護意識、節約意識的培養需要從小樹立,然而,傳統的教育只是口頭表示,缺乏說服力。只有學生親身體驗過,才能明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意義,所以美術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實踐展開對學生的節約、環保意識的教育。比如在《廢棄物造型》的美術手工課上,教學目標是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自行“變廢為寶”,體會到垃圾回收的重要價值,對此,教師可以在這節美術課中滲透環保教育,帶領學生去學校周圍地區或者校園內收集能夠二次利用的廢棄物,并講解相關地球環保知識,讓學生懂得節約資源的重要性。這種身體力行的教育方式,不但能夠讓學生改正不良行為,養成節約的好習慣,還體現了美術課的德育實踐價值。
2.3利用信息技術實現美德教育
小學生處于思維能力快速發展的階段,對世界的認知水平還需要得到正確的指導,處于初級階段。對此,教師如果盲目的傳授中華傳統美德,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詩詞,相當于是對牛彈琴,美術教師可以利用優秀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在鑒賞中感受“心靈美、道德美”,達成與美術作品的共情,如地震中父與子的美術作品、為子女無私奉獻的母親畫像、辛勞工作的父親畫像等,通過讓學生直觀的觀察這些作品,仔細品析人物作品的神態、動作和表情等,加上教師適當的引導,能夠有效滲透德育觀念,使學生養成感恩父母、熱愛家庭的美德。
小結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年紀尚輕,心智發展和心理健康都需要教師和家長的指導,在指導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發展特點,不能盲目的口頭敘述和警告,如“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空洞的大道理,長此以往,不僅學生無法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反而會產生抵觸心理。作為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善于挖掘美術教材中德育素材,并加以利用,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傅喬治.小學美術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5):34-35.
[2]楊秀鳳.小學美術“四大領域”綻放“德育之花”[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214-215.
[3]陳海龍.關于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的具體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9(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