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燕
摘 要: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小學教學的起點。伴隨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理論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日趨完善,我國的識字教學在整體上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仍有諸多方面的問題存在。比如農村小學識字教學長時間來,就面臨著識字效率不高、識字量提不上去的問題。文章主要立足于筆者實際教學經驗,以農村小學為例,探討了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識字教學;低年級;農村小學
由于社會、經濟、自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相較于城市地區而言,農村地區的教育設施及師資力量相對較弱,因而教育質量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不過,伴隨我國近些年來對農村教育事業的不斷重視,以及“農村教師特崗計劃”、“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等項目的實施,農村地區的教育事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1]。作為一線教師積極探索小學識字教學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現結合筆者課堂實踐,提出以下幾點識字教學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落實新課標理念
所謂教學理念,就是教師在組織開展教學工作中,對教學活動所持有的基本態度與看法,其直接影響著教師日常教學方法的選擇。前面我們提到,當前農村地區的小學識字教學成效不夠理想,致使此種局面出現的原因中,教師的識字教學理念不合理占據著很大一部分因素。雖然,隨著新課改的持續開展,很多農村語文教師能都意識到低年級教學中識字教學的重要性,但往往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忽略了識字和寫作目標質的要求,過分關注于識字和寫作目標量的要求,這樣一來,便違背了新課標中所提到的“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與此同時,在展開識字教學的時候,多為教師講述漢字筆畫、筆順為主,然后讓學生反復進行課后抄寫,這就使得識字教學過程變得更為乏味、枯燥,自然難以調動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不能良好完成識字教學的任務。故此,為了取得良好的識字教學成效,農村地區語文教師應透徹理解新課標的內容,清晰意識到新課標對于當前教學的指導意義,明確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進而實現正確識字教學理念的樹立。
二、巧設識字方法,增加課堂趣味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識字教學,要以兒童所熟識的語言因素為主要材料,并對兒童的生活經驗做充分利用,重視教給學生識字方法,竭力做到識用結合[2]。”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要關注學生階段特征,為其提供多種可行的、具有趣味性的識字方法,從而進一步體驗識字所帶來的樂趣。
比如,猜謎識字法。猜謎語是一項深受農村地區學生所喜愛的游戲。我國海量的漢字中,有許多都能夠設置為一則謎語,如一口咬斷牛尾巴(告),有助于實現寓教于樂。又或是,故事識字法。小學生都愛聽故事,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因而,教師在教學生字的時候,可將之編制為一個故事,比如,有人聽見門外有響動,就將耳朵貼在了門上聽,這個字就是“聞”;再如“休”字,一個人走路感到疲乏了,于是便靠在路邊的樹上休息了一會。再比如自然識字法。農村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而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應對這種條件做充分利用。比如,在課堂上教認某些字時,總覺得缺少一種韻味,而這時候若借助自然條件,帶來學生去到大自然中識字,則能夠獲得更為良好的效果。就拿“飛”字來說,在取得家長同意、保障學生安全的情況下,可在假期的時候帶學生去到戶外放風箏,在學生見到天生飛的風箏時,教師就用樹枝在地上寫一個“飛”字,如此一來,不僅能讓學生對這一個字有更清晰地認識,同時也是讓農村孩子與自然相親近。
三、實行分層教學,注重因材施教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便是同一年齡段、同一教師、同一個班級的學生,都會呈現出很多方面的不同,比如興趣愛好、性格、學習能力等。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作為一名合格的農村教育工作者,應在組織開展識字教學活動的時候,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注重學生所表露出的特點,如此才能獲得更為良好的教學效果。要想對學生的情況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與學生保持密切交流,注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多為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內心都較為敏感,因而,就更需要教師的關注、呵護,進而使雙方建立起一種“朋友”關系,這樣也能為下一步的工作開展起到基礎作用。而在了解了學生具體情況之后,則應積極嘗試分層教學,按照學生不同的層次,進行相應教學計劃的制定,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幫助,要多給予其肯定的態度,并引導他們與其他學生相互幫助,共同學習,從而不斷收獲進步。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分層次教學不可被學生所知曉,需要隱蔽地完成,因為小學生也擁有著很強的自尊心,若采用分層教學不注重這些,則有可能會給班級團結形成不利影響。
四、拓展識字途徑,提高識字效率
在采用了有效的識字教學方法、明確了識字教學目標之后,還應將拓展學生的識字途徑,作為促進識字效率提升的“助推器”。例如,將識字拓展到家庭生活中。家庭作為每一個人成長的重要場所,其所具有的教育重要自不必多言,所以,在拓展識字途徑的時候,應首先著手于家庭生活。
比如,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在孩子房間中設置一個書架,為孩子提供多種適合其年齡段的讀物,進而營造出一種良好的識字環境,這種環境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識字興趣,提高孩子對于文字的視覺分辨能力。同時,我們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廢舊物品,或是自然材料。作為家長應鼓勵孩子進行“廢物利用”,將那些我們常常隨手丟棄的包裝盒、畫紙、樹葉等收集起來,通過自己動手貼貼、畫畫、剪剪,將之打造為圖文并茂的“識字教材”,如此有效提高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增強孩子的實踐動手能力,使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探索熱情、發現興趣的沃土。
結語
總之,識字教學是低年級學生學好語文的一個重要關鍵,并與其今后其他學科的學習息息相關。故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作為一名合格的農村語文教師,應積極探索并嘗試各種合理、可行的識字教學方法,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認識與應用漢字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方繩敏.談如何激發農村低年級小學生語文的學習樂趣[J].才智,2017(14):81.
[2]王祝華.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新教育,2017(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