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平

摘 要:當我們站在課程的高度審視課堂教學,當我們有了課程意識,就不會陷入“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的困擾。學校處處有資源,處處是資源。校本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一定會讓美術課堂教學更有效。
關鍵詞:校本資源 校本化 民間傳統美術 皮影 傳承和發展
何為校本資源?校本資源就是基于學校和社區周邊環境所能提供的現存的與潛在的教育資源。前幾年學校開發了皮影戲的校本課程,學校還組織人編寫了《校本課程綱要》,每個年級都有相應的上課內容,學校還把當地民間藝人請到學校來為師生講故事、唱山歌、說快板、打薅草鑼鼓、玩皮影戲。
通過仔細篩選,我們將本地皮影戲中有價值的內容利用到美術教學中。當學生看到自己身邊的皮影也可以成為教學內容時,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好奇心被激發了。皮影不僅讓教學資源變得更加豐富多樣,美術課堂更加精彩。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此舉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重視,繼而成為非物質文化遺傳承學校,學校的辦學特色也得到凸顯。
通過近三年的教學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當我們站在課程的高度審視課堂教學,當我們有了課程意識,就不會陷入“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的困擾。學校處處有資源,處處是資源。校本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一定會讓美術課堂教學更有效。
一、分析校本資源,開發可利用物
校本資源主要概括為四個方面:1、學校已有的教育哲學、辦學傳統、特色資源;2、學校內部資源(師資、設施、經費、場地等),其中教師資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3、社區資源(自然、歷史、生活、文化等);4、可利用的網上資源等。
那本校最有價值的資源是什么呢?真正可以利用到美術教學資源又有哪些呢?通過調查,訪問本校周邊民間老藝人,發現本校及校周邊有豐富的可利用資源:傳統民間美術---皮影戲。
1、本地有豐富的皮影戲傳統文化
我校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庭,雖然對“陽春白雪”類的藝術門類接觸很少,但民間的皮影戲藝術卻是從小耳熏目染。他們不僅親身感受過皮影戲藝術,而且有許多孩子的家人都是皮影戲的傳播者和愛好者,還有許多老人會表演皮影戲,有的家里還珍藏著全套行當:簡易戲臺、伴奏的鑼鼓、用做表演的皮影人。當地人用自己喜歡的方言配音、伴唱。像婚喪嫁娶、傳統節假日,便拿出來舞弄一番。
2、學校有開發的《皮影戲》校本課程
自課程改革以來,學校大力開發校本課程。在開發《皮影戲》的校本課程中,廣泛吸納社區人士和家長參與,特別是將當地的著名藝人劉德方、郭植生、陳永坤等先生被聘請為我校的民間藝術顧問。民間藝人們親自到學校為師生講故事、唱山歌、打鑼鼓,在學校的節慶活動中多次現場表演皮影戲,還手把手的指導老師、教學生表演皮影戲。
3、學校有一批愛好玩皮影的老師
在校本課程的開設幾年時間里,學校不僅形成了良好的玩皮影戲氛圍,還培養了一批能熟練進行皮影藝術表演的中老年教師隊伍。這些老師們對皮影戲做出了大膽改造:結合皮影特點,用塑料自制現代皮影人、表演身邊的真人真事。
二、梳理教材內容,找到可切入點
有了豐富可利用的皮影戲資源,如果胡亂的將這些資源堆疊到美術教學中,依然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讓資源有效的切入到美術教學中呢?重要工作就是研讀美術教材,梳理出教材中什么課目適合將皮影所涉及的教學資源溶入其中。為此,我們將全套教材進行梳理,并尋找切入點,讓教材內容中的“點”與皮影藝術中“點”進行對接,讓其得到合適的融合。
通過對全套教材的研讀,我們共梳理出最適合利用皮影美術資源的六個課目,并對每個課目的切入點進行了斟酌,如下表:
三、教學設計與實施,利用可利用物
前面對皮影戲傳統文化資源的分析,對美術教材的梳理,讓我們找到了相應的切入點,這只是為教學設計與實施做的前期準備工作,最終是要通過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才能算是利用了可利用物。
1、開課導入時利用
有一個好的開課導入,就讓一節課成功了一半。在開課導入的教學環節設計與實施時,我將皮影戲作為興趣激發,調動情感的最佳方式安排其中,讓孩子在開課就進入到皮影學習的興趣之中。如:本人在執教湘版美術教材五年級上冊《皮影》一課的導入時,在開課時老師通過本地皮影戲的表演進行導入:
“嘿,大家好,我是皮影家族的孫大圣。聽說學校為歡慶新學校的建立,準備舉辦一個盛大的晚會,……今天,也讓同學們和我們一起走進皮影世界吧!”
2、課中巧妙適時利用
在一節40分鐘的課堂里,需要將可利用的皮影戲資源巧妙、適時的切入到教學中去,以充分發揮校本資源的優勢,進而讓課堂接地氣,有溫度,更有效。如:本人在執教湘版美術教材五年級上冊《皮影》教學時,在課中多次將校本資源利用到教學中。
第一次:在導入結束后“引導學生欣賞各地有名的皮影圖片,繼而欣賞本地的皮影特色:同學們,皮影在中國流傳很廣,其中黑龍江、唐山的皮影最有特色,黑龍江皮影色彩艷麗;唐山皮影雕鏤精細……?!?/p>
第二次:“觀察并了解本地皮影的藝術特色:宜昌皮影主要分布在秭歸、遠安、長陽、夷陵區,主要特色細膩鮮艷……。”
第三次:“本校皮影實物的觸摸,讓學生了解本校皮影的制作方法與步驟……。”
通過巧妙的利用校本資源,不僅啟發學生觀察了解本地區的民間美術文化資源,讓學生為本地本校擁有的藝術特色課程而自豪,從而更加激勵學生珍惜身邊的資源,并很好的去傳承和發展。
3、課尾拓展延伸時利用
課尾是一堂課中一個重要環節,一節課好的導入能引人入勝,好的收尾則能讓學生回味無窮。成功的課堂結尾,它應該給人余音繞梁的回味,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傳統民間美術皮影戲資源利用到美術課堂教學中,最終目的應該是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并讓其得傳承和發揚。因此,在課尾的設計時,經常將皮影戲的學習作為一節課的拓展和延伸。如:“同學們,你們看:這一幅白白的紗,一盞昏黃的燈,光影間演繹著人間百態,多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啊,可惜,皮影文化正在悄悄失傳,我們學習了以后希望同學們要繼續挖掘、創新,讓我們民族優秀的文化成果能夠很好的傳承下去?!?/p>
參考文獻:
1、《中國美術教育》2015年《美術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策略再思考》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鐘維斌 湖北省宜昌市第五中學 丁琳
2、《少兒美術》2016年第8期《讓校本資源成為美術課堂教學中最鮮活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