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成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斷探索并創新情境教學法在數學課堂上有效應用的策略,加強對培養并提高學生數學綜合技能的重視,運用多種方式給學生創設生動歡快的學習情境,盡可能地使數學課堂充滿趣味性,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筆者基于新課改的要求,在本文提出了以下三點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法;有效應用;對策
由于大部分教師依舊采取死板專制的教學模式,一味地要求學生進行機械地數學練習,忽略了學生的主體體驗和內心感受,使得數學課堂變得失去生機,導致學生逐漸消極,阻礙了學生數學技能的培養和發展。因此,為了改變以上現狀,教師應該積極遵循情境教學的先進理念,在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給他們創造豐富的、生動的教學場景,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數學技能在具體的情境中得到鍛煉。
一、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故事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
數學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知識,對于理解能力不高的小學生而言晦澀難懂,如果教師單傳地照本宣科,將這些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他們會覺得數學課枯燥至極,磨滅學生在數學課上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結合當堂課的教學內容,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給他們創設生動的、合理的數學故事情境,將學生原本的注意力轉移到數學故事上來,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初步印象,充分地激發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探究興趣,邁出情境教學的重要一步。
例如,教師針對教材中經常出現的“巧添算符”的題型,利用數學故事設計以下活動。師:“同學們,宋朝詩人蘇軾曾作了畫了一幅《百鳥歸巢圖》,但是沒有配以詩文。清代有位大人收藏此圖,為了彌補‘有畫無詩’的缺憾,請當時的詩人題詩,‘歸來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教師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充分地引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與探究興趣。生:“詩中只出現了1、1、3、4、5、6、7、8,并沒有出現一百只鳥啊。”師:“這就需要添加數學中的運算符號了,1+1+3×4+5×6+7×8=100。”……教師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有效地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興趣和意識。
二、設計游戲情境活躍教學氛圍,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游戲是小學階段學生較為喜愛的一項娛樂活動,教師將游戲融入到數學課堂對于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有著正面的促進作用。教師要合理地將游戲活動與教學內容互相結合,給學生營造一種生動歡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其中的數學知識,在歡快的氛圍中能夠提升學生對數學課的喜愛程度,使學生越來越喜歡上數學課,同時給他們帶來快樂的學習感受,不斷豐富學生在數學課上的學習體驗。
例如,教師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設計“猜一猜”小游戲。師:“同學們,請看幻燈片上餅干價格的所在區間是2元到3元,在同伴提示的情況下猜出正確的價格(2元7角)。先給你一個提示,餅干的價格比2元多,比3元少,猜猜餅干的價格。”生:“2元9角。”全班:“猜多了。”生:“2元2角。”全班:“猜少了。”生:“2元6角。”全班:“猜少了。”生:“2元7角。”教師通過游戲讓學生充分感受2元到3元的“經過”,營造了一個很好的質疑氛圍,豐富了學生的認識體驗。
三、聯系生活實際設計問題情境,培養運用知識的能力
貼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能夠有效地降低學生對抽象知識的陌生程度,使學生運用以往的生活經驗主動地解決原本晦澀難懂的問題,有利于增強小學生的數學技能。在具體的數學課堂中,教師要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給他們設計具有啟發意義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解決情境中問題的過程逐漸掌握數學知識,教師要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感受數學的生活氣息,從而提高他們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生活中的負數”時,設計以下課堂活動。師:“同學們,今天的天氣溫度是多少呀?”生:“1℃~15℃。”教師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設計問題,初步引起學生的思考。師:“那氣溫變成零下3攝氏度,該怎么表示?”生:“﹣3℃。”聯系學生以往的經驗,檢驗學生對負數的認識。師:“小張欠小李50元,今天還了20元,那么小張還有多少錢?”生二:“﹣30元。”……教師聯系學生的日常和生活實際來設計問題情境,有利于提高學生在生活中實際運用“負數”的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嚴格遵循情境教學的先進理念,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原有的數學基礎和經驗以及對課堂內容的接受程度,從學生的生活出發,給學生創設豐富的、生動歡快的學習情境,逐漸降低學生對抽象知識的陌生程度,使學生自發地探索數學問題,充分地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給予適時地引導,使學生掌握當堂課的要點知識,最大限度地發揮情境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學明.寓情于境,激活數學思維——例談小學數學情境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31):139.
[2]劉光瓊.談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妙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7):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