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利群
摘 要:在素質教育提出的背景下,教育領域也迎來了全新的挑戰,人們也越來越注重教育事業的發展。初中學習階段是樹立學生價值觀念的重要時期,德育教育又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它能夠給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帶來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的創新和完善德育教育方式,以此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以下主要就國學經典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運用作出相關闡述。
關鍵詞:國學經典;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
國學經典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之一,它能夠對學生今后成長與發展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德育教育中有效的運用國學經典,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以及價值觀念,與此同時,給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許多的便利。為了能夠較好的順應當今時代的發展需求,就應當在開展德育教育時有效的運用國學經典,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意識,進而充分發揮國學經典的優勢。
一、國學經典運用在德育教育中的價值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運用國學經典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內容。首先,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在初中階段,除了學習專業的知識以外,還有培養自身的愛國情懷。而國學經典正好能夠滿足這一要求,初中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比較愛國的歷史人物,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如給學生講述屈原跳江的故事,以此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其次,強化學生的感恩意識。初中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時融入國學經典還能夠有效的強化學生孝敬父母的意識[1]。如《增廣賢文》中的“百善孝為先”等,讓學生根據這些內容,增強孝敬父母的意識,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最后,樹立良好的處世之道。在眾多國學經典中,蘊含著許多的人生哲理和處世之道。因此,初中班主任可以運用國學經典引申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處世之道。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等,讓學生在國學經典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品格,不因為利益而敗壞道德,以此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國學經典在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運用
(一)讀經典,開展誠信教育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它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言而無信的話,真的不知道他應該怎么處世。就好像牛車沒有了輗,馬車沒有了軏,那它們要怎么行走呢?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就可以有效的借助以上內容來告誡學生,在今后的成長發展過程中一定要言而有信,否則什么都做不成。曾子曰:“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教師可以以此告誡學生:為他人做事情要認真負責,和朋友交往要遵守信用,要經常復習教師傳授的知識點。這句話能夠給學生很大的啟發,在當代社會,有許多人為了一點利益,造成和朋友關系破裂。為了有效的避免這種現象出現,班主任就應當正確的引用國學經典,讓學生感受到國學經典為人類帶來的寶貴財富,引導學生形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格,完美的將這些財富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總而言之,教師可以通過對國學經典的感悟來教育學生在交往的過程中一定要真誠、守信以及樂于助人,進而培養學生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格。
(二)讀經典,培養文明習慣
班主任在教學工作中,經常會碰到學生作業完成度不高的情況,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就可以有效的借助國學經典來展開教育[2]。如讓學生朗讀“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告誡學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此外,常常會碰到學生反映:“老師我的書本不見了”、“老師我新買的筆記本不見了”等,幾乎每天都有學生在說東西不見了,這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弟子規》中的“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讓學生明白雖然事情不大,但是卻造成了不好的后果,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造成了傷害。這樣一來,學生就漸漸地改掉了這個壞習慣,使得學生慢慢形成了遵規守紀的良好習慣。
(三)讀經典,開展感恩教育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它給我們傳達的是:要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做人要謹慎守信,在和他人相處時平等博愛,親近有仁德的人,做完了這些還有多余的精力再來學習其它的學問。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有效的融入國學經典,讓學生感悟到人生中的道理,讓學生學會以感恩的心對待父母;在他人碰到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用一顆博愛的心包容犯錯的人……運用國學經典,給學生指引正確的方向。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國學經典,能夠增強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有效的激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此外,將國學經典運用到德育教育工作中能夠有效的轉變初中班主任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實現教學模式的優化,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小兵.開展國學教育,培養學生信念——淺談國學經典在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運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下),2016(8).
[2]楊紅.國學經典——創新德育之路[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6(z4):93-94.
基金項目: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單位資助教育部規劃課題《中學“三學三立”德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FEB160486)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