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巧
摘 要:語文是當前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科目。它關系著我國民族文化的振興,是我國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礎。與此同時,語文的教學也能夠直接影響學生們的學習習慣以及思維方式。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中提升學生表達與寫作能力的相關策略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內閱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
語文這門科目不僅僅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與此同時,也對中國優秀文化的傳承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部門應當大力發展語文教育,而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能夠體現學生的綜合素養,反映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價值觀念,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目標。想要提高學生們的表達與寫作水平,應當引導學生學會閱讀,閱讀能夠培養學生們的綜合應用能力,因此教師應當牢牢把握閱讀教學這一環節,通過加強學生們的閱讀量,從而提升小學生整體語文寫作水平,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積累寫作素材
積累寫作素材是提高學生語文寫作水平的關鍵步驟,作為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過程中尋找美的事物,這些美的事物都可以作為寫作過程中的重要素材,除此以外,作文素材累積的一大重要方法即為閱讀,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不僅僅能夠開闊學生們的眼界,還可以使得學生掌握大量的優美語句,提升學生們的寫作水平,因此作為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閱讀不同題材的優秀作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能夠切實提升學生們的寫作水平[1]。
(二)提升表達能力
作文表達并不是一味的句子堆砌,而是作者在經過思考之后,組織語言來表達自身的情感,因此小學語文寫作更加注重的是學生情感的表達。閱讀題材多樣且蘊涵著豐富的情感,而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內心十分干凈,很容易被這種正面情感所觸動,因此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能夠豐富學生們的情感表達方式,提升學生們的情感表達能力,進而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除此之外,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籍時無形之中拓寬了自身的眼界,而寫作表達的形式也變得更加獨特。在面對同一個作文題目時,往往能夠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構思,這種思維的創新有賴于學生閱讀時的知識積累,因此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合理引導學生進行情感表達能力的提升以及思維創新,最終提升學生們的寫作能力[2]。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景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入,教師作為小學語文學習的引導者和支持者,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生活體驗,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看菊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讓學生猜謎語,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學生說出答案后,教師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引導,通過講述“小女孩在周末和爸爸媽媽去公園看菊花后,寫了一篇作文”引導學生跟隨著小女孩腳步去公園賞菊,在這種課堂情境的設計下能夠使得學生很快投入課文的學習,這種教學方法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從根本上做到了教學做合一[3]。
(二)在閱讀中傳授寫作方法
在將閱讀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進行融合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把握好兩者之間的聯系在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寫作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在教學《吹泡泡》和《父親、樹林和鳥》這兩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分析這兩篇課文的主旨,體會到作者對于童年時代的留戀之情以及父親對于鳥的熱愛。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將這兩片文章進行對比,掌握每篇文章中所使用的寫作手法,并引導學生將這種寫作手法應用于自己的作文之中,在進行兩篇課文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讀后感的寫作,或是以這兩篇作為模板,通過講述自己所喜愛的事情,進而在寫作過程中表現自身的情感,逐漸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以及探索精神,這種在課堂教學中傳授寫作方法的教學手段,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方式[4]。
結束語:
作為教師應當注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于提升學生表達與寫作能力的重要作用,通過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們的表達與寫作能力。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以學生們的興趣作為導向,引導學生進行課內閱讀,幫助學生累積作文素材。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傳授語文寫作方法,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提高學生們的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萍.小學語文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6(12):195.
[2]王三勝.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86.
[3]宋靜.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2):66-67.
[4]李碧.基于文體分類教學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寫作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