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登
摘 要:當人們呼吁教育改革,關注高考,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等一系列的教育問題時,忽略了農村教育也有與時俱進的危機,出現了信息化時代的教育難題。
關鍵詞:知識;心理問題;家庭教育
一、知識面和信息量匱乏。農村孩子手機普及率甚至比城市孩子都大,但是他們依然可以稱得上是在信息世界的“井底之蛙”。現在好多農村孩子是留守兒童,父母基本都給孩子手機,方便聯系和了解孩子。但是手機的“王者榮耀”可比知識吸引力大多了,除了游戲和一些不健康信息,他們大部分人從手機里獲得不了知識。他們中大多數接觸的事物是雞鴨鵝狗,莊稼土地,對外界信息知之甚少。記得一次在五年級上課,提到了足球,他們沒有一個人知道足球,更別提看足球賽了。談起中國足球,他們還認為中國足球非常強大。提到迪士尼,他們更是一臉茫然。記得有一則報告:有一個農村女孩初到城里,別人請她吃了頓肯德基,她認為別人就是土豪,出手大方,結果上當受騙。而城市孩子見多識廣,他們坐過飛機,乘過高鐵,看過大海,去過草原,父母會不時地帶他們到游樂園,去科技館等地方。很多城里父母會帶孩子在節假日出去旅游,開闊視野。而農村孩子在假日大部分在家里替大人干干農活,或者窩在家里拿著手機打游戲,或者到父母打工地方,圈在父母的出租房里。好多農村孩子在這樣的背景下長大,進入社會,他們不自信,進入大學后成績反而一落千丈。這些問題需要社會、政府,更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關注。需要教師是個博學者,是個有很多閱歷者,當然更需要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大力支持鄉村教師的發展,走出去多看看,多學習,多長見識。現在馬云開展的鄉村教師計劃就是一個很好的舉措。但是這需要社會各界參與,更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當然也要求老師本身有主動學習意念,主觀上獲取更多知識和更豐富的見解。
二、寒門難出貴子。以前,好多學習優秀的孩子多冠以家境貧寒、意志堅定等詞匯。現在,我們可以看看各省的高考狀元,他們生活背景是什么,家境殷實,父母受過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藝,每年基本都會出去旅游一次,他們大部分都是城鎮孩子。我們再看看全國近四十所985院校,農村孩子占有率為15%左右(考察可能會有些許偏差),在高考考場里,農村娃可是占65%左右。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條主要因素,一是經濟發展了,條件相對好了。就這問題,我也請教幾位八十年代都已經學業有成的年長者。他們敘述那時候晚上偷偷看著那些考上大學工作后,能吃上饅頭,竟然可以吃晚飯。那個時候他們可是天天餓得犯暈,晚上更不可能吃上飯,父母天天安慰睡著了就不餓了。他們努力學習,為吃飽而學習,更確切地說是為生命與生存而奮斗。他們不是盡力而為,而是竭力而為之。當然這樣很多寒門子弟更容易成功。反觀現在農村孩子,雖然經濟條件整體還是不如城里,但是已經吃喝不愁,零花錢也不怎么缺少。現在農村孩子花錢更為大方。我就為此和一個孩子父母說過控制一下孩子經濟,而父母說:“我們常年不在家,孩子和老人在一起怪可憐的,想花點錢就讓他花唄。”我還問過常年不在家的父母,問他們不在家為什么還要安上網線,他們就說:“看孩子在人家那里蹭網心里難受,還有就是沒有時間陪孩子,就是借錢也要給安。”好多家長都以這種愛的方式放縱孩子。所以,現在農村孩子,在沒有人正確引導下,無法樹立遠大志向,更不可能會為生存而奮斗,加上優質教育資源缺乏,進而愈來愈多的農村孩子無法出類拔萃,進入一流大學。
三、精神世界與心理問題急需關注與解決。現在農村孩子精神世界絕大部分被游戲占領。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為便于與孩子聯系,所以基本都給孩子配有手機,而且大部分都是智能手機。他們在課下,甚至課堂上都在玩手機,他們沉迷于手機游戲,獲取暴力及其它不健康的信息。他們互相攀比,讓父母買更貴的手機。而城鎮孩子教育有很多不是這樣。在今年高考,我送一個親戚家孩子去考場,恰好碰到一個曾經的同事送自己家孩子高考,我就問:“你給孩子買手機了嗎?”她的回答是:“長這么大幾乎沒有怎么碰過手機,學習累了看看課外書,出去運動運動,孩子愛好廣泛,有自己喜歡做的事。”對啊,城里孩子基本都有自己豐富課外活動,更有積極健康的精神世界。而我們大部分農村孩子精神世界是什么,是游戲,是雞鴨鵝狗莊稼。我感覺現在社會群體中,最急需關注農村青少年,他們占全國青少年70%左右,關乎國家未來、民族的復興。我講一個真實案例,一次午飯后大休息,我在校園溜達,看到六年級門關著,我就好奇地推開門,結果看幾個男孩子從多媒體慌張離開,我就走上前看個究竟,我從屏幕最小化窗打開,令人震驚,不敢相信他們正在看成人電影,多大的孩子啊,地點竟然在教室里!后來我把播放者叫到心理輔導室,他說是他哥哥教他放的,為了在同學面前顯擺一下,就是想做班里的老大,就大著膽子放了。我在心理室和他談了近兩個小時,談到價值觀、生理發展規律、不健康心理狀況及簡單排解,并推薦讀幾本書。不過我能感覺,對他短暫輔導是不夠的,確實上初中后他就退學了。想想看,農村這樣案例應該不少。好多校園暴力、校園欺凌事件、青少年社會暴力,來源于農村留守孩子。有些孩子長期和老人生活或獨自生活在家里,心理已經發生問題,甚至已經患上心理疾病。這兩年高發留守兒童自殘、自殺事件不就印證了這些嗎?
最后,家庭教育的缺失與教育理念的落后。在農村,很多孩子教育只有在學校來完成。很多家長不重視孩子教育,認為認幾個字就好了,以后出去打工,對老師要求和安排的活動有一部分家長是不配合的。如果你開個班會,問孩子未來是什么,他們很多人會說初中畢業了出去打工掙錢。再有就是父母不愿為孩子教育投入也是令人擔心的,只要是需要資金投入的活動、學習、培訓,好多家長就是反對,而且不僅僅因為經濟困難,只是感覺沒有必要,認為這種是浪費錢。
農村藍天上飛翔著天使,需要我們去保護,更需要我們去關注,去幫助,他們強則國強!
參考文獻:
[1]吳丹.基于教師專業發展路徑農村學校師生溝通問題及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8.
[2]王文杰.農村教育問題及治理對策[J].鄉村科技,2018(1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