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高升
摘 要:隨著體育課程的不斷改革與逐漸深入,學校體育越來越重視培養并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現代的體育教學理念強調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身體鍛煉的同時要讓學生體驗到體育活動的快樂,增強學生的運動體驗,以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為主要內容,逐漸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筆者結合自身體育教學的經驗,提出以下三點體育游戲在初中階段體育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合理設計體育游戲,激發學生鍛煉興趣;創設愉悅鍛煉環境,增強體育課趣味性;改善體育教學效果,強化學生運動技能。
關鍵詞:體育游戲;初中體育;教育教學;應用策略
目前,我國初中階段的體育教育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學校體育的教育和教學拘泥于比較陳舊的教學模式,強調以教師為核心,忽略了初中生的心理活動規律,影響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固定,抑制了學生學習技能的積極主動性。因此,為了改變體育教學的現狀,教師要根據初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在體育課上合理運用體育游戲,促進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使學生自發的喜歡體育,進而參與體育鍛煉,培養學生健康的身體素質。
一、合理設計體育游戲,激發學生鍛煉興趣
在體育教學和訓練過程中合理設計體育游戲,有利于全面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使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較為濃厚的興趣。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階段,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與一直不均衡,在體育課堂上表現為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情緒不太穩定。教師運用體育游戲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鍛煉的熱情以及對體育課程的興趣,促進中學生的身體發展。
例如,體育教師在教學排球運動時,設計以下體育游戲。師:“同學們,為了大家能夠快速地了解排球的特點和性能,我們先來玩一個接力游戲。”聽到玩接力游戲,原本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學生紛紛提上了興致。師:“請大家跟隊列中前后左右的同伴結為六人小組,每組拿一個排球。當聽到我的口令,隊列第一個人雙手平舉排球,雙腳以跑步的狀態穿過球網到對區把球交給下一個人,接過排球的同學照樣舉球跑步穿過球網,其他隊員依次進行。最后速度快的小組獲勝。”教師根據初中生的特點,合理設計“排球接力”游戲,既激發了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又培養學生的靈敏性、協調性和團隊合作精神。
二、創設愉悅鍛煉環境,增強體育課趣味性
運用體育游戲進行體育教學不僅可以活躍課堂的鍛煉氣氛,提高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主動性,而且還能豐富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改變傳統的組織教法,使學生置身于活躍的課堂氣氛中鍛煉身體,有利于學生更快掌握所學知識技能,給學生帶來快樂的情感體驗。教師利用體育游戲讓學生進行鍛煉,能夠使學生的身體得到放松,緩解學生的壓力,改變學生現有的體質狀況。
例如,體育教師在教學立定跳遠時,創設以下鍛煉環境。師:“同學們,請大家自覺地兩兩一組,面對面地站好,互相用右手抬起對方的左腳,將左手搭對方的肩膀上,組成一對雙足人。”學生覺得這個游戲很有趣,躍躍欲試。師:“聽到我的口令,你們用側跳的方式到達規定終點,然后變換成左手握右腳,再以側跳的方式回到起始點。最快回到起點的一組獲勝。”有的學生搞錯了左右手和左右腳,有的因為不默契的配合絆倒在地上,學生在大笑的同時堅持完成這項游戲。教師通過“二人雙足跳”這一體育游戲為學生創設愉悅的鍛煉環境,發展了學生的協作精神,增強了體育課的趣味性。
三、改善體育教學效果,強化學生運動技能
青少年時期是奠定學生體育運動技能基礎的重要階段,能夠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提高運動技術所服務,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學生學習體育運動技能放在重要的位置,適當運用體育游戲使學生在體育游戲活動中學習基本的運動技術,不斷規范學生的技術動作。通過體育游戲教學法,可以擺脫傳統的機械練習,能夠強化學生所掌握的運動技能。
例如,體育教師在教學跳繩的基本動作技術時,設計如下體育游戲活動。師:“同學們,大家在課余時間也會接觸到跳繩這一運動項目,下面大家先進行一個游戲,了解下各位的掌握情況。”學生在生活中對跳繩已經比較熟悉,紛紛拿起手中的跳繩。師:“大家在跳繩的過程中,圍著操場跑一圈,速度不用過快,主要看看大家的協調性。”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動作進行糾正和指導:“握住繩柄時兩條手臂自然曲肘,身體略微前傾,前腳掌著地當繩子繞過身體打地面時雙腳或者單腳起跳著地。”通過游戲活動避免了學生的機械訓練,改善了體育教學的效果,同時還強化了學生的跳繩運動技能。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要嚴格遵循體育教學的先進理念,根據學生身體的具體情況,運用靈活多樣的體育教學方法,設計具體有趣的教學內容,不斷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對促進身心發展帶來的好處,通過課堂上的體育訓練培養學生對運動項目基礎動作的了解和掌握,從而逐漸增強學生對運動技能的運用,強化學生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陳偉勤.試論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前景[A].教育理論研究(第九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2]汪士國.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分析[A].教師教育論壇(第三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