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國慶
摘要:數學是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學科,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成為眾多師生共同關注的問題。隨著教育教學技術的創新,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逐漸走入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之中,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改善小學數學教育的質量,提高學習效率有著積極意義。本文就思維導圖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進行了合理分析,探索小學數學教育的創新模式。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數學,有效運用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一種充分運用人類左右腦的機能,利用人類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依托圖文結合,將人腦思維形象化、具體化的實用性思維工具。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創新,小學教育教學實踐也在積極創新,致力于提升教學效果。思維導圖走入課堂,讓小學生對數學教學活動產生了全新的認知,對數學知識有了更加全面系統的認識,有利于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師生的創新思維,打造高效課堂。
一、運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習動機
六年級的小學生礙于小升初的考試壓力往往學習負擔都比較重,傳統的模式化教育只會一步一步的消磨小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輔助工具,更多的是利用圖文結合來向學生展示知識體系,有效地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當中,小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能夠很好地改變其課堂審美體驗,減緩長期以來單一的教學模式帶來的審美疲勞,提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1]。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積極鼓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能夠促使小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有利于課堂知識的消化和掌握,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教學《分數乘法》部分時,老師可以將分數乘整數、分數乘分數、小數乘分數三部分集中在一起,配合相應的實物圖片做成一個完整的圓圈式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開展學習,以豐富的圖畫來吸引學生的眼球,提升數學課堂的興趣。課后,老師也可以鼓勵學生依葫蘆畫瓢,繪制分數乘法的思維導圖,加深學生記憶,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此外,在學習過程中,小學生遇到新知識也能利用思維導圖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庫,建構具備個人特色的知識體系,有利于知識的深化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有助于培養師生創新思維
思維導圖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實質上就是一個運用圖文技巧進行知識整合,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思維導圖就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以及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的輔助工具。教師在備課時繪制思維導圖,隨時把自己備課中收集到的新內容、新知識加入到其中,并根據自己的課堂講述思維進行重新編排,及時完善自己的教學思維導圖,帶給學生課堂學習更加全面、更加完整的知識體驗。每次的調整既是自身知識儲備庫的豐富和更新,也是教學自主創新的自我展現。學生在課堂上憑借自己對教師思維導圖的印象,課后在老師的指引下,自覺主動地繪制屬于自己的思維導圖,繪制過程中小學生可以選用自己喜歡的模式、自己喜歡的圖文進行個性化的創作,既是對課堂知識的回顧,也是對自己課堂學習的檢驗[2]。
例如,在進行《圓的面積》部分的學習時,老師可以將圓的面積變化的過程轉化為一個流程模式的思維導圖,再利用多媒體設備動態地展示給小學生觀看,這樣動態化的教學既可以激發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將圓的面積演算過程活靈活現的展示給小學生,讓他們更好的吸收和消化。課后復習時,老師也可以積極鼓勵小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繪制有利于小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創新能力。
三、利用思維導圖講解和學習課文
六年級的小學生雖較低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形象化的課堂教學更利于小學生的接受和學習,更能提高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有效利用思維導圖能夠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老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圖文特性,運用一些合理的符號、圖文,將課文的核心內容具體化,以圖文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分散性、放射性特點,采用合適的圖片、顏色、數字等元素,將文本內容形象化,更好地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打造高效課堂[3]。
例如,在學習《扇形統計圖》一章節時,章節中涉及到多種統計圖的類型,小學生一時間很難準確記憶,更別說分清楚他們各自的圖表特征,合理選用。此時老師就可以嘗試用一張思維導圖將幾種統計圖類型列出來,對它們的圖表特征進行對比分析,各類統計圖的特征便一目了然,加快了學生閱讀并提取圖表有效信息的速度,提升學習效率,節約時間。
四、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總結和反思
思維導圖的整體性和序列性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幫助小學生在進行知識整合的同時,及時發現自己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存在的問題,及時查缺補漏,提高學習效率。老師在上完一堂課后,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及時向學生展示本次課堂知識的重難點,及時對課堂學習進行總結,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小學生可以依據老師思維導圖展示的重難點及時對自己的課堂學習作出合適的評估,掌握自己對課堂知識的把握度,及時作出反思總結,深化課堂學習,加深知識記憶,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框架。
結束語
思維導圖進入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課堂,即對學生的知識教學活動進行整體規劃,利用思維導圖的創新性、整體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思維導圖進課堂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對小學生的教育發展有著積極意義,對教育改革和體制創新都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是一種值得推廣使用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楊宇霆,張新明.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數學翻轉課堂中的應用策略——以小學數學六年級人教版《圓的面積》教學為例[J].中小學電教,2018(10):48-50.
[2]李佳銘. 思維導圖對小學六年級學生數學素養提升的影響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8.
[3]孟美玲. 思維導圖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寧夏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