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
摘要:小學學習作為學科入門的敲門磚,對學生的學習成長以及學習質量的提高存在著有力的推動作用。因此,英語教師針對于小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斷基于學科核心素養進行相應的教學發現與探討,從而推動小學生英語語言能力提高的同時也形成相應的英語核心素養,對英語的學習產生興趣與積極性。
關鍵詞:英語學科;語言能力;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引言:提升小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可進一步推動學生在英語的學習思維上得到提高,促使小學生對英語的表達進行自主相應的發現與探索,以學生表達英語進一步推動學生對書面的英語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提升小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可促使小學生的英語語感得到進一步提高,通過英語的表達逐步形成英語的意識,在英語的學習上形成相應的學科思維,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
一、英語語言能力及小學生提升語言能力的價值
語言能力的提升無論是對于英語學習還是語文學習都存在極大的影響作用。語言能力即是通過推動學生進行相應的表達以及學生在學科的口頭上的表現。英語語言能力可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水平,對于小學生來說,英語相對于漢語的表達更為復雜且身邊英語語言的環境較為薄弱,但推動學生在英語的學習上有所進步依舊需要引起重視。英語學習的終極目標則是推動學生運用英語進行相應的表達,因此英語語言能力對于務實基礎的小學階段而言需要著重的進行培養,培養小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具有諸多的有利價值[1]。首先在小學生的口頭英語表現力上有進一步的促進作用,促使小學生愿意運用英語進行表達,對英語的學習提高興趣與積極性。其次,英語語言能力即是推動小學生說英語,在說英語的過程中學生對英語的知識會進行自主的思考形成相應的英語學習思維構建,通過相應的英語思維進一步促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有更清晰的認識,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與質量。針對于小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應當引起英語教育工作人員的重視。
二、基于核心素養下提升小學生英語語言能力
(一)與時俱進創新教學,推動學生認識語言能力
小學英語教師提高小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首先則應當積極的與時俱進,結合小學生個性進行相應的創新教學,推動學生認識語言能力表達的重要性。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促使小學生提高對英語語言能力,提高的興趣。根據相關調查可知,小學生的心智較為單純,因此在表達能力上會較為活潑,從而推動學生對英語進行表達可有效地提高效率。只要教師將語言能力表達的教學進行相應的趣味性提高,則可進一步促使小學生在英語語言能力上得到相應的增強[2]。語言能力作為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需要引起英語教育工作人員的重視。創新英語語言能力的教學,可在教學環節上進行相應的設計,從而促使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語言表達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師也可根據英語知識的內容做出相應的任務型教學,進一步推動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升形成深刻的認識。比如在PEP 版本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What's he like .》,在該單元中培養小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則可做出相應的課堂提問。通過提問促使小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表達,并且形成對英語的思考則可有利的推動小學生認識到英語的語言能力。
(二)結合學生開展活動,提高學生英語表達意識
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組織相應的英語學習活動,在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的同時,也可有效的促使學生形成相應的英語文化意識,進而對英語的學習提高興趣以及積極性,從而愿意自主的對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進行摸索。由于小學生的學習精力不集中,因此開展相應的英語語言能力培養活動則可促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進行英語學習,培養語言能力。小學生在愿意接受學習的情況下進行相應的英語語言能力培養,可以有效的提升有效性。英語教學課堂中推動學生組織學習小組,對英語的知識進行交流討論可進一步在培養學生英語意識在核心素養下提高語言的能力[3]。例如在PEP 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My week 》,英語教師可積極的引導學生利用情景進行相應的小組討論或角色扮演 ,在活動的過程中小學生對英語的表達提高興趣,從而逐步的形成英語表達意識,有效地提升了小學生的核心素養—英語語言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小學英語教師在核心素養下對小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進行培養,可促使小學生在英語的表現能力上得到全方面提高,成功的以“說英語”提高學生的聽英語、做英語、寫英語等等。那么英語教師在核心素養下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在主要途經有:第一積極的結合小學生的個性進行英語教學的創新,提高英語教學中語言能力培養的比例,進一步推動學生認識到語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進而則是積極的與時俱進,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相應的語言能力訓練活動,推動小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高效率的培養語言能力,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政然. 小學高年級英語語音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揚州大學,2017.
[2]郭熠琳. 小學英語教師實踐性知識建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7.
[3]陳婷.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