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圣吉
摘 要:伴隨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更多的教師開始關注教學創(chuàng)新,以期培養(yǎng)學生學科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小學數學具有基礎性、抽象性及應用性特點,傳統(tǒng)的定式教學已經難以滿足教育現代化發(fā)展需求。為此,教師應引入多元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新鮮的學習體驗,使其克服畏難情緒、進行探索實踐。其中應特別關注對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的應用,以便提升教學引導有效性,構建高效課堂。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展開對小學數學中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問題導向式
1、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向式方法必要性
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提速,更重視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小學數學對促進學生邏輯思維、應用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等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應以多元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其中,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是指通過設置課堂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思路,即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設問,以此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還能提高課堂效率。同時,問題導向式教學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中心與主體,培養(yǎng)小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可以說,將問題導向式教學作為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較符合新課改教學理念,并有助于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2、在小學數學中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的策略
2.1增強教學科學性
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1],生活中隨處可見、經常用到的數學知識,對于生活閱歷有限、思維能力處于低水平的小學生而言也存在教學理解難度。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教師應使教學與現實生活、實際問題、學生認知水平等相融合,以問題引導作為教學線索,促進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獨立思考。
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運用硬紙板作為教具,引出課堂問題。如展示出不同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并提問學生:這些圖形哪個周長更長,長多少?大家有什么辦法比較嗎?以展開激趣教學。并創(chuàng)設讓學生通過利用小長方形擺大長方形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移動紙板展示多種擺法來引導學生思考,并繼續(xù)提出問題:在重新擺放之后,長方形的長和寬、周長有分別有什么變化。通過問題導向使學生了解四邊形的特點,在動手拼圖中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問題上,并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其認識四邊形的邊和角特點,為后續(xù)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教學奠基。
2.2促進教學多樣性
在小學數學中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有助于實現教學的多樣化,給學生新鮮的學習感受,促進其積極參與學習,提高學生運算能力。同時,以往教學中定式施教不利于學生多角度思考、教師才是課堂中的中心,而加強對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的應用,更將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2]。
例如:在《混合運算》的學習中,教師可通過情境教學,使學生參與“超市購物計算”游戲。設置趣味性強、簡單易懂的游戲規(guī)則。接著教師可發(fā)放給學生們不同面值的學幣,用學幣可以進行購買物品。學生們需分別飾演收銀員和顧客,蘋果3元/個、香蕉2元/根、薯片5元/袋、面包10元/袋(每袋4個,可拆分)。顧客需遵循購買不少于3樣、每樣食品的數量不可少于2個的原則,將所持學幣全部兌換完。以生活問題促進教學開展,課堂氛圍不僅變得更活躍,學生們也都紛紛陷入自己的角色中,在結賬時主動計算著。這樣以來,不僅扭轉了以教定學,便于分層施教,更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同時,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學科的應用價值,讓他們有更多的學習主動權,更好的掌握加減乘除運算法則。同時,改變了數學在學生心中枯燥乏味的印象,增加了學科魅力。
2.3提高教學創(chuàng)新性
在小學數學中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多停留在教師的講解和板書中,師生間的互動則需依靠課堂提問、課下作業(yè)來完成。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旨在引導學生積極投入課堂學習,能夠在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從而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而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國家對教育重視度的提升、投入力度加大,信息化技術也為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的應用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此,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計算機、幾何畫板等教學輔助設備增強數學課堂的生動性、形象性,并進一步提升問題導向式教學的質量[3]。
例如:在《平移》的教學過程中,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先播放微課:展示生活片段,電梯向上運行、拉開推拉窗的窗扇、拉抽屜等場景,并提問學生這些是什么現象?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入本節(jié)課堂的學習:我們已經對平移現象有了初步的認識,如果把平移的現象表現在紙上,又該怎么做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接下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提高課堂學習氣氛。如出示課件,展現出平移運動的整個過程中。在學生觀察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如果要把該圖形向上平移三格,則應當怎么做。然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操作方法。接下來,教師就可以按照這種模式,展示平移、引導教學,以此讓學生逐步深入了解到有關平移的知識。由此可見,在應用問題導入式教學方法中,教師應當發(fā)揮認識信息技術的教學輔助作用,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將其融入到問題當中去,提高導向式教學的效率,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突出其生動性,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考。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中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增進師生間的有效互動,更將擺正師生間教與學的關系,使教師做好教學的組織者、啟迪者與引導者,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課堂學習中心。同時,應用該種教學方法,有助于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促進他們的合作學習,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技巧與有效方法,并了解數學學科的內涵。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雒軍.問題導向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地位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19(8):5.
[2]安丹諾.小學數學“問題解決導向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8(3):20.
[3]朱金艷.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探究問題導向式教學[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