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艷
【摘要】口語交際是建立在學生一定的閱讀學習基礎上的,是學生習作的基礎。口語交際教學要基于“情境”,立足“學生”,富有“情理”。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著力培育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品質,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培養策略
“口語交際”是統編版教材中的一個重要板塊,貫穿于每一冊教材之中。一般來說,口語交際安排在每一個單元閱讀教學后、習作教學前。顯然,這樣的安排是有意圖的。
一、基于“情境”,激發學生口語交際欲望
真實的口語交際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展開。教師必須創設學生口語交際的情境,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只有置身于情境之中,學生才能白發地轉換角色,其口語交際才會更自然、輕松,效果也才能最好。以“意見不同怎么辦”為例,“意見不同”在生活中司空見慣,尤其是六年級學生,會對一件事情、一個問題產生獨特的見解、主張,會發表不同的觀點。為此,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同學們,大家都在討論一個話題,為了一個問題爭論不休。那到底是什么問題讓大家爭論不休?之后我揭秘話題:春節到底該不該放煙花爆竹。對此,一些學生認為,春節放煙花爆竹能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而且也是我國的傳統,另一些學生表達不同的意見,認為放爆竹容易出現危險。在交流、研討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闡述自己的觀點、主張,而且學會了傾聽他人,漸漸地達成視界融合。
二、立足“語文”,指導學生口語交際方法
口語交際必須立足“語文”,依據語文課程的語用特質,關注語文要素,引領學生的口語表達,培養學生傾聽、表達、應對等口語交際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口語交際方法,引領學生的口語交際互動,讓學生掌握口語交際技巧、口語交際策略等,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比如,口語交際“制訂班級公約”是一項和學生班級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為此,我給予學生口語表達的機會,讓學生針對班級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口語交際。在口語交際中,絕大多數學生使用了“不許”“不準”“不能”等語詞。針對學生清一色“命令式”的口語表達,我這樣引導學生:你們覺得這樣的表達怎么樣?給人的感覺怎樣?有學生認為,語氣比較嚴肅,有一種命令的味道;也有學生認為,有一些重復的表達;還有學生認為,有些表達有語病。通過教師的指點,不斷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不僅敢于表達,而且善于表達。
三、富有“情理”,提升學生口語交際品格
口語交際是學生真性的表達,因而必須富有“情理”。只有讓口語交際充滿情感,才能讓口語交際富有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僅如此,口語表達還必須在理,因為只有在理,才更具說服力、信服力。通過對學生口語情理的啟迪、熏染,不斷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品格。比如,在《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等幾篇舐犢情深的課文之后,安排了一次口語交際——“父母之愛”。每一個學生對父母之愛都有著獨特的感受與體驗。同樣,不同的父母表達愛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我在教學時讓學生準備“父愛”“母愛”的故事,引導學生講故事。通過學生動情、人情的講述,讓他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通過聆聽,學生之間展開積極深入的研討。這樣一種研討就是一種口語交際。這樣的口語交際引導能讓學生講理、明理。
口語交際是交際雙方展開的積極互動過程,只有基于“情境”,立足“語文”,富有“情理”,才能讓學生的口語交際不斷向深處邁進。通過口語交際,能有效地培育學生的傾聽能力、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海秋.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2017(7).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