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菊玲
【摘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新課改背景下對數學教學的重要要求,教師要明確核心素養的內涵,以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為中心,注重數學實踐教學、深度教學與讀寫教學,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本文對核心素養的內涵進行了簡述,對小學數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列舉與分析,同時,根據教學實踐提出了在數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途徑。希望給小學數學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途徑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新課改背景下對數學教學提出的重要要求,這需要教師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進行反思,改變學生被動聽講知識、死記硬背概念、機械訓練題目的教學局面,使學生的學與用有機結合,致力于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與內化。因此,數學教師首先要明確核心素養的內涵,在數學教學中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而改革數學教學,使數學教學的著重點真正落實到數學素養培養的方向上來。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的培養應該成為學科教學的中心,是學科教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所謂核心素養是指培養對學生終身發展適用的能力以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品質。這個內涵是對核心素養總體的詮釋,但是要使核心素養培養落實于學科教學當中,教師還必須明確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學科核心素養指學生通過某學科的學習而形成的關鍵能力、塑造的必備品質與價值觀念。這是核心素養總體內涵在學科教學中的具體延伸,明確在學科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理念,為促進學生學科關鍵能力及價值觀的形成提供了方向性引領。對數學核心素養的界定,國內許多研究者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索與定義。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形成的,而不是通過傳授和習得就可以培養的。它的形成有賴學習主體的體驗、感悟與反思等。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就是學生通過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與體驗,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逐漸理解數學思想與方法,形成自己的數學立場,即用數學的觀念來看待世界與思考問題。這有利于在數學教學的具體過程中有效落實核心素養理念。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學習結果而輕過程體驗傳統數學教學的評價有著固有的傾向,就是對
學生的最終學習成績進行評價,這種評價大多注重學生在數學教材中的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價,偏重于理論知識的考察,對于學生的思維過程及學習過程很少參與評價。在這種評價形式的引導下,教學也是重結果而輕過程。忽視學生知識獲取過程與體驗的數學教學,致使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與結果很難轉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重視過程體驗,才能使教學注重學習過程的體驗,學生可以在學習中體驗思維的過程,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二)注重習題訓練而忽視能力培養
傳統教學中采取的是“題海戰術”,認為只有不斷地做習題訓練才能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與鞏固知識,因此數學教學形式枯燥單一,學生不能運用所學知識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并有效解決生活問題,這種模式下的所謂優秀學生都具有“高分低能”的特點,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難得以調動,核心素養的培養效率極不理想。脫離于生活的數學教學對學生來說深奧抽象,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
(三)重知識的淺層理解而輕知識網絡建構
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要按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開展,讓學生在學習中認識與掌握數學邏輯思維規律,在數學教材中每個類型的知識點都是根據難易程度及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地分布于小學12冊數學教材當中。教師在教學中也是按照教材的編排次序開展教學的,往往對知識進行單純而孤立的講解,很少進行同類知識的歸類與聯系,對于知識網絡的建構形成障礙,很難形成知識體系。學生學習的知識是彼此孤立的,很少進行知識的聯系與整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聯系,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網絡。
三、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
學生只有掌握了數學規律、掌握了數學思想方法才能有效促進其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進而更好地分析與解決數學問題。但是在目前數學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重視知識獲取結果而輕過程體驗的教學阻礙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在機械的習題訓練中苦不堪言,學生處于數學知識的淺層次理解中,而不能透過數學現象理解數學本質而有效掌握數學規律、提高數學素養。教師需要在數學教學中注重實踐教學、深度教學與讀寫教學。
(一)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以數學的觀念去看待世界并且對事物進行分析。新課標倡導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關注學生的生活,要將數學抽象的理論知識通過直觀、具體的數學案例來呈現,通過對案例的解決與分析,讓學生掌握蘊含于其中的數學規律、邏輯關系、數學思想方法等,使小學數學教學融入生活的元素,與生活深度融合,以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促進學生直觀認識數學、理解數學,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生活是數學實踐的基地,也是數學知識的源泉,數學知識最終是要為生活服務。學習正方形面積時,讓學生實地丈量操場的長與寬,然后進行面積計算。在實踐中學生直觀地觀察,動腦動手,促進了知識的內化,提高了數學運用能力。
(二)深度教學
深度教學的目標是通過數學教學讓學生掌握數學思想與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并根據數學規律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同時,要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后的反思與檢查能力。學生之所以學習數學的效率不高,是因為他們缺乏對問題解決后的反思,當問題解決以后,他們認為這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而不能自覺地進行思考,尋找更簡潔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并且傳統教學中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受到唯教材的局限,發散性的創新性思維得不到發展。雖然學生在考試中能夠獲取理想的成績,但是當問題改變條件或者改變問題設置方法,就會陷入困境當中,束手無策。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方法來解決問題。如在進行幾何圖形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把不同的圖形展現在多媒體大屏幕,讓學生根據不同的形狀進行歸類,這就體現了數學教學中的分類思想,并且在題目完成后教師要善于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通過具體案例讓學生內化數學思想方法。
(三)讀寫教學
讀寫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最基礎的數學表達能力,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邏輯關系。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具備思考的品質是不夠的,還需要會閱讀并且讀懂數學文本與數學經驗結論。思考是數學學習不可或缺的可貴品質,而不會閱讀與理解數學文本,那么數學素養的培養就無從談起,學生只會思考而不知道如何表達數學理論與觀點,那么他的思考成果就無法精確展現出來。因此數學中的讀寫教學應該納入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數學閱讀方式較多,可以圖文結合式的閱讀與表達,有數學文本的閱讀與表達等,數學表達教學要通過口頭與筆記的方式呈現出來,學生只有學會數學表達才能更好地理順數學思路,才能更好地在現有數學知識基礎上發現與創造,才表明學生數學學習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四、結語
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實現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在直觀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并且要強調數學實踐與讀寫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J].中國農村教育,2014(6).
[2]喻平.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與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17(1).
[3]李學.論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教學培育策略[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
[4]何小亞.學生“數學素養”指標的理論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15(2).
[5]康世剛,宋乃慶.論數學素養的內涵及特征[J].數學通報,2015(3).
(責任編輯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