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平


摘 要: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不僅能提高學習成績,而且可使其終身受益。實踐表明,要想獲得預期的培養效果,應在教學中加強邏輯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分析、抽象、推理能力,保證思維的正確性與合理性。本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探討訓練學生邏輯思維的相關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訓練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科目。教學中做好邏輯思維訓練,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而且還能促進其自學能力的提升,為其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不斷提高數學成績,做好堅實鋪墊。
1.加強訓練,提高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是邏輯思維的具體體現,是開展自學活動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學中,應通過訓練,促進學生分析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傳授分析技巧。分析問題的要么依據題干,要么結合自身經驗,教學中應結合具體例題講解,使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步驟以及注意事項,保證思考問題的全面性、有理性。另一方面,設計問題情境。為提高分析能力,應圍繞學生所學,創設經典問題情境,對學生加強訓練。
例如,在講解集合知識后,為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設計如下問題情境:已知集合A={a+2,(a+1)2,a2+3a+3},若1∈A,則2015a=_____。
該題目難度并不大,要求學生結合所學進行分析、求解。要想得出正確答案,需要深刻理解集合元素的互異性。顯然根據已知條件,如果a+2=1,a=-1,a2+3a+3=1,不滿足互異性,舍去。如果(a+1)2=1,則a=0或-2,當a=0時,A={2,1,3}成立;當a=-2時,(a+1)2=a2+3a+3,不滿足互異性,舍去。如果a2+3a+3=1,a=-1或-2,經驗證均不滿足互異性。綜上a=0,因此,2015a=1。
2.加強訓練,提高抽象能力
抽象能力指舍棄事物一些不必要的性質、特征,提取事物本質特性的一種思維能力。抽象能力決定著自學活動的成敗,因此,教學中,應通過訓練促進學生抽象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在講解函數、立體幾何、導數等知識時,可鼓勵學生聯想具體事物,抽象、總結相關結論,以加深其印象。另一方面,精選優秀習題,對學生進行專題訓練,使其不斷積累經驗、掌握技巧。
例如,在講解函數知識時,選擇以下試題,對學生進行訓練:已知函數y=f(x)和y=g(x)在[-2,2]的圖像,如圖1所示,給出以下結論:
①方程f[g(x)]=0有且僅有6個根;②方程g[f(x)]=0有且僅有3個根;③方程f[f(x)]=0有且僅有5個根;④方程g[g(x)]=0有且僅有4個根;上述結論正確的是:______。
該題目要求根據圖像進行判斷,對學生抽象能力是很大的考驗。要想得出正確結果,需要深入理解復合函數知識。針對①要想f(x)=0,由y=f(x)的圖像可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