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兵
摘 要:本文針對農村中學初中生英語口語存在的學習英語口語缺乏信心、英語口語訓練不專業、缺少優質的專業引領示范等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中學;英語口語;問題對策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重要工具。在國際上,英語是國與國之間相互往來的通用語言;隨著中國的入世,不管是商貿往來,還是學術研究,時時處處,都在使用這一門語言。然而,在農村中學,初中學生對英語這門課程興趣不濃、熱情不高,尤其在英語口語方面,不敢說、不會說、說不好。針對這一現象,根據多年的教學與觀察,我發表一下自己淺顯的看法。
1 缺乏信心,把語言學成了“啞巴英語”
農村孩子接觸英語比較晚,小學三年級才開設這門課程,更有甚者直到初中才接觸英語。3-6歲是孩子學習一門語言的黃金期,一旦錯過了黃金期,孩子對語言就不再那么的敏感。學得越晚,信心越不足,不愿開口去模仿、去交流,與人交流的時候,戰戰兢兢,心里沒底,越怕出錯越出錯,羞于啟齒,只能低頭不語。久而久之,喪失信心。而現在大部分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唯一目的,是為了應試。
2 缺少資源,得不到系統的訓練
農村孩子接觸面窄,信息量少,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落后于城市若干年。一本書,一支粉筆,陳舊的傳統教學手段成為提升英語能力的絆腳石。為了追趕教學進度,追求應試分數,老師們忽視了英語口語教學,加之英語口語未列入一些地區的考試范圍。一些先進的教學設備,如點讀機、電腦多媒體等被束之高閣,聽一首英文歌曲,賞一部原聲歐美大片,更是遙不可及。他們沒有系統地學過音標,聽不懂、讀不好,跟不上節奏,只能采取土辦法,在單詞邊上用漢字或拼音標注英語讀音,久而久之,錯誤的讀音便形成,根深蒂固。
3 師資薄弱,引領示范專業性不強
由于各種原因,優秀的專業英語教師不愿扎根農村,農村教師的口語水平參差不齊。課堂上用全英教學鳳毛麟角,大部分都用漢語教英語,方言較重的地區,還在用方言教授英語。有些缺少教師的地方,竟身兼多職,從其他學科轉崗教授英語的情況,比比皆是。
針對以上問題,結合多年教學實際,我簡單的闡述以下對策:
3.1 激發興趣,樹立信心,大膽說出來
興趣是學習新鮮事物的第一老師,沒有興趣,便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只要有興趣,便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學會只是時間問題;信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原動力,有信心就有力量,一個有力量的人,即使起步再晚,路有再多荊棘,也可以攻克難關,最終到達目的地。在課上,老師可用詼諧、幽默的英語小故事、諺語吸引學生注意力;用流利標準的口語獲得學生的崇拜;用嚴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從簡單的英語口語讀起、記起,逐漸樹立學生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敢于大聲讀起來。
3.2 豐富活動,嚴密組織,口語練出來
在有限的教育資源的前提下,用豐富的課內、課外活動,讓學生有的說,有目的地說,說的有效果。比如,課前兩分鐘,分享一段經典語句;每人學唱一首英文歌,賞析一部英語原聲電影、動畫片;創辦英語角,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口語交流;組織朗誦、演講等豐富的業余比賽活動,這樣的教學活動,既樹立了學生的信心,又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3.3 加強培訓,專業學習,努力帶出來
作為英語教師應該抓住任何一次培訓學習的機會,比如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外出研修,校內教研活動,也可利用先進的網絡媒體,自學自研,提高自身英語口語水平。語言初學者的學習主要是靠模仿,而教師作為學生的模仿對象,肩負著傳授正確語音、語調的重大責任。上課時,全英教學,由淺入深,耐心傳授,仔細糾正。讓學生說英語的習慣形成于課堂之上。
總之,農村中學英語的口語教學,任重而道遠。在新形勢下,通過學校的支持,教師的引領,學生的努力,三管齊下,讓它不僅僅是考試的一門學科,更應該成為日常交流的工具,體現英語學科的真正實用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圣恩.農村中學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1(12):134-135.
[2] 許德平.淺談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8.
[3] 周云山.淺談農村中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下),2014(12).
[4] 韓麗麗.淺析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8.
[5] 鐘海蘭,吉同權.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08(8):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