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啟勝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體智能課程;核心素養
在中小學教育體系中,開展體育體智能課程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綜合身體素質,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中小學體育教師,要認識到現代體育體智能課程教學的發展方向,以學生的體質為基礎,創新體育體智能課程教學模式,將體智能課程教育落實到教育實踐中,擴大體育教育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提升綜合教育效果[1]。
一、中小學體育體智能教育概述
在我國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對于學生的體能和體育鍛煉強度都給出了建議和標準,并將學生的體育運動和身體素質檢測等都納入檔案,我國的未來社會要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是對于學生體育素養的要求,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就不能更好地建設祖國。中小學生正在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適當的體育運動更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但是現在很多學生缺乏運動,在組織開展體育教學或體育活動時,經常出現“看的人多、動的人少”的局面,我們要在體育體智能課程各個環節進行分析,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不斷摸索中小學生體育體智能課程改革和創新策略,以提升體育體智能課程的發展工作[2]。
二、現代中小學體育體智能課程教育發展方向
體育體智能課程強調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體質特征,調整體育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靈活性,組織多樣化的體育教育活動。眾所周知,中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他(她)們的身體需要運動才能長得更高、跑得更快,智力發展得更好。隨著現在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體育運動是學生最為需要的教育,適當的體育運動對于人體有很多好處,例如促進新陳代謝、加快血液循環,同時也是為將來的身體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體智能教育不同于傳統教學,而是更突出體育的針對性和適應度,不是簡單組織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而是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講解相應的運動理論,培養學生的健康運動習慣,讓學生對于體育運動有更深入的認知。但是目前我國的教育中對于體育教育長期以來一直忽視,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提升,最近幾年關于中小學生體育教育的地位不斷攀升,適當的體育運動有益于身體健康,特別是在中小學這樣的學業壓力和身體變化時期,更應該關心學生的體育運動狀況和身心發展。一個人對于運動健身的習慣培養需要在少年時期完成,所以在學校老師要對學生體育運動加強觀察和重視,在學校很多原因抑制了學生的運動,所以導致很多學生忽略了體育課,但是隨著全面素質教育的開展,目前的我國教育中越來越看重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教育,在學校體育體智能課程中是向學生傳達體育知識和提升體育意識的最好時機,我們要充分利用這樣的時機鼓勵學生多參加體育活動[3]。
三、當前中小學體育體智能課程教育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中小學生的體育能力和其身體發育成正比,在實踐中存在的關鍵問題是很多學生缺乏參與性,對于一些體育能力強的學生就會參加多個運動項目,而運動能力的較弱的學生卻沒有參加運動的機會,這樣的情況不符合體育體智能課程的教育理念,不能整體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長期以來,中小學運動在項目設置上都比較單一,不利于全員參與。中小學體育體智能課程應該以鼓勵更多的學生參加為主,如果長此以往會造成大部分同學在這個成長的年齡段缺少參加比賽機會,慢慢的對參加運動缺乏意識和熱情,這樣的情況不利于學生體質和健康發展,違背了體育體智能課程的教學理念。一味地強調比賽競技性,不是我們體育體智能課程的教學目的,我們是要讓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需要的是提高全體學生的體育能力和身體素質,所以說中小學體育體智能課程上缺少可以讓全員參加的比賽項目,這種項目不應該以競技成績為主要設置目的,而是要以趣味性、集體性、觀賞性和益智性為比賽主要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
四、基于核心素養的中小學體育體智能課程教學策略
(一)發展有特色的健康運動項目
學校在設置體育體智能課程上應該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在設計和創新上融入新的項目和新的想法。我們可以將具有特色的項目加入到體育體智能課程當中,這樣可以提升體育體智能課程的新鮮度,也為體育體智能課程的比賽增加了新項目,激發更多學生產生興趣,在引進這樣的項目可以不完全按照競技類比賽形式,也可以是娛樂性或者勞動性的項目,目的是為了豐富體育體智能課程項目的多樣性,提高參與度,讓一些競技類比賽能力較弱的學生也有可以選擇的余地,達到群員參與的目的,真正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融入[4]。比如說,將文化特色與體育相結合,包括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可以加深學生對于體育體智能課程的認知。
(二)組織老師、家長、學生共同參與項目
在傳統的中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中,即使在課程改革之后,很多都是采用較為單一的比賽模式,大體上都是田徑類比賽項目,是一種同學之間、班集體之間的競賽類項目,這樣的比賽項目在競技性上氛圍較為濃厚,我們在倡導體育體智能課程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體育比賽的和諧氛圍和感情教育,我們鼓勵中小學生體育體智能課程比賽項目中學生、家長、老師共同參與,例如,可以舉辦接力跑比賽,在第一棒、第二棒、第三棒的排序上分別設置成老師、學生、學生家長,讓學生在中間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增加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感情,不但可以享受運動的樂趣,還能讓三者在活動中互相了解,互相溝通。老師在平常教學中一般都是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學生,在這樣的比賽里可以完全放松,讓學生看到老師和學生互動的一面,也讓家長更多的參與到比賽中,讓家長更加了解學生的體育而不僅僅是考試成績。通過引導家長和教師參與體育運動,能夠培養老師、家長和學生的共同體育意識,對于學生課下開展體育運動也具有積極意義。
(三)增加體育體智能課程趣味項目
中小學校體育體智能課程要以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為主旨,在客觀上作為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動員中小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提高全體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掀起體育體智能運動的熱潮,形成全員參與的體育鍛煉的良好風氣。為了這樣的目標,我們需要分析中小學生的特點進行創新改革,中小學生成長發育較快,他們正處于愛玩、愛鬧的年齡段。但是競技性比賽并不一定適合大多數同學,但是如果可以全員參與,并且是以趣味性為主且具有一定智力因素的比賽,學生們就會有一種“從眾心理”躍躍欲試,這樣更利于全體同學一起參加。例如多人同腳跑、集體跳繩、接力搬磚等運動,只要稍稍增加一些需要思考的智力問題,這樣的趣味益智性活動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我們也可以引進一些增加學生常識的活動性比賽,既能增加學生參與度又可以讓學生學習到災難相關的救助知識。同時,基于現代教育理念開展教學,我們也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和個性化發展,如果學生有一些特長,可以鼓勵學生進行運動間隙表演,比如集體舞、武術、跆拳道等,這些只有個別同學會的運動和活動,適合于讓同學進行表演讓更多的同學了解,給這些特長學生展現的機會,體育體智能課程不拘一格的進行豐富內容,主要是鼓勵和提倡學生人人都有參加的機會,無論是趣味性還是觀賞性的項目都可以拿出來展示。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現行教育提倡全面素質的培養,不能單單僅關注學生的筆試成績,而是要“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其中的“體”是指要加強對學生體育興趣愛好的培養,其中的“健康教育”就是倡導養成良好運動鍛煉的習慣,提高學生體育積極性,而學校的體智能課程對于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尤為重要。基于趣味性的體育體智能課程運動既能吸引學生的目光,又能在運動中提高學生的興趣。我們要在體育體智能課程背景下,分析和研究中小學生的特點和心理,不斷探索體育教育改革和創新方法,為學生培養良好的身體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羅絨扒恩,沈庚勉.多元智能理論與快樂體育理念融合下的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8(28):235.
[2]黃錦權.基于培養中小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體智能課程研究[J].運動,2018(12):9-11.
[3]董詩陽.中小學生校內體育鍛煉數據的應用研究——基于智能穿戴設備的監測與采集[D].重慶:西南大學,2018.
[4]李世明.多元智能理論下中小學體育教學方式的多維思考[J].運動精品(學術版),2013,32(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