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使音樂課堂內容更有深度和內涵,小學音樂教學應滲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意義,讓學生從小就明白生命與美、生命的重要性都與音樂無處不在的影響力息息相關。依據19年的音樂教學經歷,分析音樂課堂的各種學習方式方法,提出要對學生從小就進行音樂教育和生命教育,使學生更熱愛生命、懂得生命的意義,體會音樂和生命的美。
關鍵詞:小學音樂;德育教育;有效措施
1 引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小學音樂教師堅持以新課標的要求為指導,以發展學生的音樂藝術能力和素質為依據,借助音樂學科的特點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掌握音樂知識,提高音樂欣賞能力,提升他們的音樂藝術綜合能力,讓他們學會欣賞音樂,能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中感受音樂的內涵。
2 小學音樂教育與德育教育的關系
關于小學音樂教育與德育教育之間的關系,其實早在2014年教育部所頒布的《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就有明確的界定。《意見》中指出“藝術教育對于立德樹人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學校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徑和內容。”由此看來,初中音樂教育作為學校藝術教育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應該也是學校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盡管一直以來小學音樂教育都以美育作為核心內容,但是從上述《意見》來看,通過小學音樂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小學生道德價值觀念的形成過程,由此可以看出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德育教育關注學生心理與思想熏陶,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而音樂教育的熏陶與影響能夠對學生德育塑造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促使學生們在成長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的態度,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而這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1]。音樂教育能夠有效推動德育教育的發展,而德育教育同樣能夠豐富音樂教育的內涵,二者之間的相互促進與推動能夠實現音樂課堂與德育教育的良性發展。
3 小學音樂課堂中德育教育有效滲透的方法
3.1 富含核心價值觀的音樂作品賞析
盡管當前小學音樂教育的內容已經足以滿足小學生音樂素養發展的需求,但是這些小學課本在編纂的過程中往往過于重視音樂的藝術性而對健康價值觀的傳授關注不足。正是因為如此,問卷調查中才有不少學生表示教學內容單一。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增加音樂作品賞析的環節,可以由教師來挑選富含核心價值觀的音樂作品讓學生賞析。在體會音樂魅力的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體會和感受其中隱含的核心價值觀念。目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中針對個人的要求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以愛國為例,歌頌愛國情懷的音樂作品數不勝數,在2019年春節期間火遍大江南北的《我和我的祖國》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相關音樂作品在音樂鑒賞教學環節中有機的加入進去,讓學生通過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滲透來深入體會愛國的情感,從而使其愛國精神得以強化。
3.2 激發情感,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主要是通過音樂中蘊含的情感來感染和打動人的。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時,要激發他們的情感,使他們加深對音樂的體會,獲得深刻的學習感受。在激發學生情感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與歌曲中的情感進行共鳴,體會歌曲表達的真實含義。如教學《快樂寶貝》時,在導入環節讓學生說說自己生活中快樂的事,激發他們的快樂情感,讓他們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學唱歌曲,在掌握歌曲的內容和旋律時,讓他們更加熱愛、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3]。
3.3 在互動性教學中實踐生命教育
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中,我創新了教學思路,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律動聲樂節奏訓練,各種基礎訓練結合交叉,活躍了課堂氛圍。比如在我教授《彼得與狼》這種大型的音樂欣賞課中,我會結合音樂欣賞的心得體驗以及對節奏的感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加以律動去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學生可以交換角色,相互點評,可以感受不同的節奏和音樂旋律帶來的情緒。在此類的音樂活動中也滲透了德育教育,讓大孩子幫助小孩子[4]。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參與活動的學生的感受都很深。分組分別表演以及對表演者給予適當的評價,都成為課堂上必不可少的體驗手段。例如在教授《野蜂飛舞》這一課的時候,可以讓小學生了解野蜂的生存環境,結合這首曲子,讓學生懂得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哪怕再艱難的環境都不能放棄生命。
3.4 游戲化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傳統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內容過于枯燥乏味,如欣賞課的樂感訓練就是反復聽音樂,若學生長期處于這種狀態下進行學習,必然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那么有效性教學就更無從談起。因此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小學音樂教師可以積極引進游戲的方式開展音樂訓練,如在節拍的訓練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拍手的形式來加深對節拍的感知[5]。其次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輔助開展游戲化教學,播放各種動物的小視頻,將其中的聲音關掉,之后引導學生進行模仿,既可以運用簡單的樂器,如鈴鐺、三角鐵等,同時還可以直接運用自己的聲音。學生在這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下便可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同時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也會得到顯著的提升。
4 結束語
總之,在素質教育中,教師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凸顯音樂的藝術特性,讓學生在感受藝術美的同時,主動進行音樂知識的探究,發展他們的音樂藝術能力。在素質教育導向下,教師在教學環節中要從音樂學習態度、學習情感方面入手,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使他們掌握音樂知識,提高音樂綜合素質,實現素質導向下的小學音樂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張萍.德育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北方音樂,2018,38(23):210+212.
[2]王明葉.德育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學周刊,2018(29):143-144.
[3]陸小青.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小學教學參考,2017(03):68.
[4]劉婷.初探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北方音樂,2016,36(20):94.
[5]周雪.淺析德育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J].北方音樂,2016,36(15):127.
作者簡介:
盤琴,女,瑤族,湖南,1989年4月,本科,中二,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