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虹
摘 要:識字能力作為學生學習語文中所應具備的一項基本功能,對于語文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尚不成熟,學生的識字能力有待完善,這就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并做到能夠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從而做到更好教學,就當前教育現狀來講,教育部門將培養學生提高識字能力的效率作為重點,該篇文章主要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進行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識字教學;小學語文;自主識字;主動參與
一二年級的語文教材以學生識字為主,每天面對枯燥乏味的讀生字、寫生字,孩子們早已厭煩了,更主要的是對于7、8歲的孩子,每天要記牢、記扎實10多個生字的字形、讀音真是挺難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認真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從中領悟到首先要培養識字的興趣,讓學生從心里就產生識字的愿望,主動識字,愿意識字,喜歡識字,逐步就形成了識字能力,就能自主地識字了,也就不再討厭學習生字,識字興趣一點一點就培養起來了。明確這一理念,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識字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習慣
我們從小就教育孩子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那么,只要孩子開始步入學校的大門,我們就應該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是說要培養孩子主動參與學習的習慣。實際上就是要求老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一年級孩子小,老師先在課堂上指導怎樣邊讀邊畫邊想,畫什么?讀什么?想什么?想,就是指看到這個字,就要想字的意思、部首、結構、和它相近的字、組詞等,這樣一步一步指導,一學年下來,孩子就能掌握了讀書識字的方法,以后自己在家就可以自學了,久而久之,孩子讀書識字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參與學習的習慣也就形成了。
二、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低年級兒童機械性記憶處于優勢,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學習知識大抵從興趣出發,所以教師的識字教學要運用各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并對識字的成果給予恰當的評價。
(一)活用猜字謎、編兒歌、記偏旁等方式培養學生課內自主識字興趣
(1)借助偏旁幫助識字
如學習生字“接”:小手拉在一起就是接,所以‘接’是提手旁。“掰”表示用雙手把一物分成兩份,即兩手一分就是掰。“甜”字啟發學生品嘗味道和舌頭有關,所以“舌”字旁。
(3)講小故事幫助識字
彩虹的“虹”字為什么是“蟲”字旁?我用小故事幫助學生記憶蟲字旁。“虹”總是出現在雨后,古人就認為“虹”是一種能呼風喚雨的“大蟲”,在雨后下來喝水。古文中就有“虹飲于河”的說法,意思是說:一條大蟲懸掛于天空,弓著身子,頭伸進黃河里喝水,所以,古人造字時,用“蟲”作了偏旁。
(4)編謎語幫助識字
剛開始老師把生字編成謎語讓學生猜字,方法教給學生后,下課后,孩子們就聚到一起仿照老師也互相猜字謎,如“閑”—門里站個木頭人;“蚓”—一張弓、一支箭、射到一條蟲;“苗”—田里長了草。“底”和“低”這兩個字用法容易混淆,我就放手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的字形,同桌交流一下,能不能找到區分的方法幫助記憶這兩個字,
有的學生說:“低”字“亻”表示一個人,“底”字的“廣”表示屋檐下。這樣的分析很形象,我給與肯定,在此基礎上,接著引導說:“誰能把這兩個字的用法放在一起說?”一個同學說:“有一個人低著頭走在屋檐底下”。我表揚了這個同學后,說:“這個同學的想法很好,很有創意”,帶領大家一起給他點贊。“誰還有不同的想法說給大家聽,如果沒有你也可以借用他的方法記住這個字”。這樣既點燃了個別學生創新的火花,也保護了每個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巧妙地評價培養學生課外識字興趣
教師首先給學生創造一些識字的機會,比如:讓學生當小組長,輪發作業本,通過認同學們的名字識字。我記得有一位家長放學后從值日輪流表上抄學生的姓名,問其原由是孩子當了小組長,不認識同學們的名字作業本發錯了,因此讓媽媽抄下來,回家教他認同學的名字。這就說明孩子產生了主動識字的愿望。
另外,通過街道的廣告牌、各個店鋪的名子,食品包裝袋、學校標語、電視上感興趣的動畫片、報刊等都可以識字。
(三)展示識字成果,激發自主識字興趣
對學生自主識字的成果要及時提供展示的機會。給學生創造這么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讓他們在自主識字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如:每周用30分鐘展示自己課外認識的字,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商標字和圖片貼成的冊子,把其中得意之作張貼在展示板上,這樣大家下課后互相欣賞,互相學習,既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又培養了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從而使學生在自主識字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三、合理利用間色扮演進行教學
往往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學生提不起興趣,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是非常不利的,更不會激發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角色扮演這一方式,讓學生作為課堂的小老師,通過讓學生進行授課的方式達到識字的目的,這一教學方式的開展對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有著交代的幫助。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模仿老師行為的現象,教師針對這一現象的發生可以讓學生充當教師這一角色,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當然在對學生培養識字能力的過程中,也要做到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并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正確的評價,通過評價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優點和缺點,并做到使學生對于缺點能夠積極改正,比如教師可以對學生識字過程中的字跡書寫是否工整,筆順是否正確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結語
總之,除了以上方法培養低年級自主識字能力以外,還可以將生字與圖畫、詞語、兒歌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具體情境中培養識字興趣。教學要“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這一理念就是要求教師在識字中只是起點撥和引導作用,始終要以培養學生興趣為前提,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宗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扎實地落實識字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琴.淺談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4):182.
[2]趙婕. 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
[3]楊維泊.談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J].知識經濟,2015(07):141.
[4]畢瑞卿.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嘗試[J].才智,2013(1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