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偉
摘 要:小學生色彩感知能力有待提高,注意小學美術色彩的連貫性教學,通過有效設想的實施、教材內容的補充、實踐活動的推薦,不斷開闊孩子們的想象空間至關重要,還要鼓勵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突破自我,從而成為熱愛美術、追求藝術、個性化的棟梁之才,這樣一來,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也將指日可待。關于小學美術教材中色彩教學連貫性的實施設想,本文特意總結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議,希望能為其他美術教師推進指導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美術;色彩教學;連貫性;實施設想;建議分析;研究
引言
小學美術的色彩教學,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色彩感知、學以致用的能力。通過提升色彩教學的連貫性,給予學生美術鑒賞、表達想法、大膽創作的機會,并且把握各種機會,指導他們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在此基礎上,實施各項人才培養計劃可以變得異常順利。下面,筆者就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關于小學美術教材中的色彩教學連貫性闡述了幾點不同的看法,期待美術教育事業得以全面推進。
1、小學美術教材中色彩教學連貫性的實施設想
小學美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狀況、認知習慣、興趣愛好等,科學的優化教學方案,始終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主動提升色彩教學連貫性,組織形式多樣且內容豐富的課堂活動[1]。比如,針對1至2年級的小學生,課堂教學注意色彩啟蒙。該學段的兒童認知發展水平偏低,一直以玩為中心,所以關于色彩的分類、色彩的概念、色彩的體驗等,最好能夠豐富他們的內心感受。不同色彩之間的本質并無差別,但是,不同的色彩卻給人以不同的內心感受。此時的色彩教學,主要任務是給予學生最初的啟蒙,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色彩。不必對學生強行灌輸色彩的理論知識,而是讓學生不斷地汲取色彩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指引他們逐漸去發現和總結色彩的規律,進行色彩初步研究式的學習。課程目標主要是考查學生是否可以借助色彩活動,果敢、自在地表達自己的觀察、體驗以及聯想,繪畫出可以體現自己情感的畫作。再如,針對3至4年級的小學生,色彩概念教學的推進非常關鍵。學生經過色彩啟蒙,逐漸有了基本的色彩感受力和表現力,并形成了一定的色彩概念。他們可以在色彩繪畫的創作中,逐漸真實地表達出自身情感,并表達所接觸感知的事物的特點,有了一定的色彩寫實傾向,他們開始注重繪畫的物體與其實際色彩的統一性和真實性。該學段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講解原色、間色和冷暖色等理論知識,啟發學生將學到的調色知識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課程目標是引導學生注重整幅畫作的色調和諧度,并鼓勵學生在色彩的搭配中體現自身的個性。還如,針對5至6年級的小學生,指導他們色彩搭配是教師必須做好的重要工作。這一階段,兒童的色彩認知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可以運用色彩的語言表現出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色彩作品構思與創作能力,傳遞自己的內心情感。此學段的教學內容進一步深入,著重講解各類繪畫方式中色彩質感的不同表現方式,并教會學生如何認識和運用對比色、鄰近色,并利用色彩表現適合的主題。課程目標不僅有培養學生運用色彩的能力,還有著重引導學生表現自己個性,畫出有自我風格的作品。
2、小學美術教材中色彩教學連貫性的實施建議
2.1 主動聯系生活
小學美術教師想要更好的讓學生認識、感知、理解色彩,就一定要重視在開展色彩教學的過程中,加強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融合,從現實生活中找素材運用到色彩教學里,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觀察、理解能力,充分了解觀察色彩的技巧,還可以幫助學生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色彩,進而提高學生對美術課程、色彩的學習興趣,明白色彩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2]。如講《大家都來做》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運用石子、沙子,瓶蓋、罐子或一些體育用具,集體排列立體圖形,并啟發學生利用各種生活材料表現具象與抽象物體的造型,體驗材料的美感。學生思考座談、開展積極想象,在不同顏色材料的運用中,產生了很大的視覺沖擊。分小組集體一起排列出新穎的立體造型,直接觀察、具體感受后,大膽說一說自己的實際感受。低年級學生創新思維有了充分的活躍,到了高年級的“操作”“實踐”活動中可以有更出色的精彩表現,色彩識別經驗的不斷積累,真正為小學生感知能力的綜合發展奠定下了良好基礎。
2.2應用多種方法
因小學生的思維發展尚未成熟,故教師不應采用的固定教學方法,可對教學方法加以創新,借此提高色彩教學的連貫性和有效性。如講《畫一幅色彩和諧的畫》相關內容時,可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使學生在配色活動中更好地理解色彩的差異。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在游戲中的表現,了解到學生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然后,針對問題對學生做出適當引導,使學生認識到不同色彩的關系和差異,進而使學生知道每種色彩的正確用法和真正價值。老師還可以為學生進行色彩實驗,如選擇一張簡單的純色紙,并將其分成兩份,一面涂上淺色,一面涂上深色,并通過改變色彩亮度的規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觀察兩面紙張的不同,色彩明亮的規律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3組織美術活動
色彩教學運用于小學美術教學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色彩感受力和敏感度,而且能提升學生的色彩運用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安排一定的色彩運用訓練[3]。如在《花花衣》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為自己設計一套自認為最美的衣服。對于小學生來說,衣服的美感往往來源于色彩的搭配,所以當學生完成設計時,也就完成了色彩運用能力的訓練。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安排色彩運用能力的訓練,以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
結語
總之,實施有效設想,總結經驗教學,更容易提升美術教材中色彩教學連貫性。我們教師尊重、理解小學生,不斷啟發他們主體創造,對于教學工作的高效化開展而言很有意義,必須培養孩子們的審美情趣,揭開藝術教育的嶄新篇章,最終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更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韓燕燕.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的研究[J].亞太教育,2018(15)331-332.
[2]關永峰.分析小學美術的色彩教學[J].學周刊,2017(09)44-45.
[3]徐兆.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連貫性的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8(1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