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屏暉
摘 要:眾所周知,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有一個繞不開的環節——古詩,古詩作為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另外一種形式展現著我國的歷史,因此古詩詞的教學具有一定的教學難度,尤其是針對低年級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學習。雖然一、二年級的古詩教學已經有了一定的方針,但是低年級的古詩詞教學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此,本文將對小學語文低年級(一、二年級)古詩教學進行再思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古代詩歌
小學階段,是學生時代起步的階段。這一階段,正是學生為未來十幾年的求學之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小學的學習十分關鍵。在小學的主修課中,語文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更加需要從小就進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古詩的學習是一個繞不開的環節,古詩作為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但是由于他們的年齡還小,對語文學習所必需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不足,再加上古詩文的學習需要大量背誦和記憶,當積累達到一定量后才能靈活運用,所以學生對古詩文學習的熱情并不高,以至于影響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長期下去,語文成績自然會下降。雖然小學語文低年級古詩教學已經有了一定的方針,但是效果卻并不甚好,本文將對小學語文低年級古詩教學進行再思考。
一、低年級古詩教學的意義
古詩知識作為我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至今仍然是中華文庫的一顆耀眼的明珠。古詩不僅僅濃縮了幾千年以來的中華文化,同時它還滋養著我們無數個中華兒女。因此為小學低年級學生開設語文古詩教學,使低年級學生更好地感受古詩里面所蘊含的中華文化的魅力,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古詩情懷,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強創作背景的介紹
每一首古詩詞的創作,都有其特定的背景,而作者的創作,又恰好奠定了這首詩的感情基調。因此,當分析一首詩歌時,先了解其創作背景,再進行詩歌的閱讀,會更好地領悟作者的情感,把握整首詩的思想。低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也因此更應該重視對作者寫作背景的介紹,要讓學生在幼年時期即建立起古詩是歷史的產物這一思想,而不是架空歷史的產物,讓學生們知道每首詩歌都有其特定的寫作背景,即便是雜記或者無題之類的詩歌,也同樣有作者自身要對當時時代表達的思想。因此,在古詩歌的講解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對每首詩歌背景和作者人生經歷的介紹,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
例如,教師在講解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時,應當先對詩歌的作者——李白進行介紹,即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之類的名號介紹,再對李白生平進行介紹,即因他人引薦做了官,后又被皇帝罷免,云游四海,逍遙自在。而當李白寫這首詩歌的時候,正是他在游歷途中初次到達廬山時,觀看到廬山的美景所創作的詩歌。這一講解過程需要老師以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然后再讓學生覺得好像在聽故事一樣,這樣學生的興趣自然會得到提升,而且了解了寫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后,學生會更好地理解作者情感,久而久之,學生的古詩的思維也會逐漸建立起來。
三、圖文結合講解詩歌
一首古詩,即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有其特定的文章閱讀內容,而孩子們正處于活潑好動、思維極其活躍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文字并不能很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或者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理解。而在古代,古人們總是會用一幅圖像配一首詩,這樣文字解讀了作者的心理活動和美景的情況,而圖畫又渲染了一種氣氛,能更好地完善補充文字所不能表達出的另外一層信息,如此一來,圖文相結合,就是古人所流傳下來的一種智慧體現。今天的小學語文低年級古代詩歌完全可以采取這種圖文結合的方式,多媒體就很好地解決了圖片的來源和詩文的鑲嵌,以便于讓詩歌教學更好地展開。
例如,在老師講解杜甫的《絕句》一詩時,就可以按照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在課件中,將詩的每一句都打在相對應的圖片上,即第一句所對應的圖片上有黃鸝在柳樹邊唱歌,第二句是排成一行的白鷺在飛,第三句的圖片是房屋上打開的窗子,面向西邊被雪覆蓋的岷山,而第四句是在湖面上面有著很多??堪哆叺拇?,并且一眼望不到邊際。這樣一來,學生看著圖片,注意力會更集中,同時學生通過圖片基本上了解了詩句的意思,然后再讓學生去讀詩句,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在腦中形成詩句所表達的畫面,理解得更為深刻,如此一來教學的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
四、緊抓古詩背誦
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背誦這一環節是必須的,而對古詩文的背誦就更加關鍵了。古詩的背誦無疑是古詩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為古詩學習打基礎的一個環節。學生在這個時候背誦古詩,不僅可以使自己的語文學習受益,還能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和自己的記憶力,還能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擴大知識面,建立起自信。因此,老師在教授古詩的同時,也要督促學生進行古詩文的背誦,讓學生能夠盡早對古詩變得有興趣,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古詩教學的教學效率。
例如,學生在學習完一首古詩如《望廬山瀑布》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在課堂上就讓學生們背誦,然后誰背誦完成就舉手,由老師進行檢查,老師檢查完成后,在課本的相應位置打上記號,表示學生已經背誦完成。在下課前的這一段時間內,學生都可以找老師背誦,然后老師在這次背誦結束后進行名單的排序給背誦快的同學一定的獎勵,并在下次上課前,要求沒有背誦的同學去找老師進行古詩的背誦。這樣一來,在這種競爭的狀態下,學生的積極性就得到了保障,效率也會更高,并且在堅持一段時間后,學生對古詩的認識也會變得越來越透徹。
五、結束語
本文只是針對小學低年級語文詩歌教學給出一些片面的意見和建議,存在沒有分析到的問題和不正確的觀點,希望各位老師在本文的建議上進行有效成分提取,并結合自身和學生進行一定的改變,讓詩歌教學的方法更加因地制宜,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古代詩歌的教學效率,最終讓學生受益。
參考文獻:
[1]于雪. 思維導圖在小學低年級古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喀什大學,2019.
[2]鐘浩祺. 小學低年級古詩支架式教學探論[D].華東師范大學,2017.
[3]酈光女.“誦”詩韻,“讀”詩情——小學語文低年級古詩誦讀教學的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6(0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