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芳
摘 要:心理學是一門較為晦澀的學科,其宗旨是研究人類心理變化活動的人文科學。在我國中等職業院校中,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內容中就涵蓋心理學的應用。“案例—參與—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為中職生的心理學教學創造更好的學習機能,幫助中職生從實際案例中通過分析和探究總結知識,并得到掌握。那么本文就以中等職業院校心理學課程中應用“案例—參與—探究”教學模式為主要內容,進行研究和分析,并指出具體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心理學;中職學校;應用策略
心理學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開設,是為了幫助學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了解幼兒的心理變化,分析幼兒的行為習慣,這一課程的開設可以使學生的職業技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強化崗位應用性。綜上所見,心理學課程的開設為中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成果極為重要。現如今,中等職業院校的教學模式極為陳舊,大部分依舊沿用傳統教學理念,“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心理教學課程極為厭煩,不能最大程度完善學生的職業素質。“案例—參與—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其獨特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在案例分析中得到具象化的知識表現,生動形象地為學生開啟了一扇新的心理學大門。
一、“案例—參與—探究”教學模式的概述
1.案例研習階段
“案例”指的是現實生活中,所發生的實際事件,心理學教師將事件進行整合,將案例中心理學者的操作流程和實踐方式進行階段性的講解。“研習”是指從事件開始到當事人的心理活動、內心表向,到最終當事人的行事方法,通過理性的分析和心理學的慣性思維進行總結,并將其中知識點對學生進行教導[1]。
2.參與分析階段
這一階段中的“參與”是指學生間的交流,將內心中的想法進行互換和傳遞。“分析”是指學生間將案例中的操作手法和流程進行歸納和總結,進行細致入微的分化,為下一階段的探究作下鋪墊和基礎。
3.探究發現階段
這一階段中“探究發現”需要同時進行,將上一階段總結的內容形成問題,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觀察和研究,思考案例中不同環節的不同手法的應用目的和動機,并結合案例的最終將結果發現其中的意義。
二、應用“案例—參與—探究”教學模式的原因
1.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
筆者在上文中有提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教學模式為“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的最大弊端存在于,知識的傳遞形式。“填鴨式”教學模式,是傳統教學中最典型的教學模式,是通過教師對學生的高度施壓,強硬的將知識塞進學生的大腦中,從而達到學生成長的目的。這種教學模式極其缺少科學根據,沒有因人而異的教學理念,會使學生產生極為嚴重的厭學態度,這種學習態度一旦形成,很難進行改觀[2]。
2.學生的學習狀態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教學效率的低下,并非僅僅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單方面原因,學生的學習狀態也是教學成果不理想的重要的因素。中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在初中畢業后自行選擇進入中等職業院校學習職業技術技能,希望可以盡早的步入社會進行工作,所以學生的學習目的極為明確,但是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卻不如人意。由于在初中的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形式已經固化,在接受新知識時,表現的狀態一般都是“三分熱度”,只能做到上課聽講,完成作業,并不會做到拓展和學習,因此這也注定了其學習積極性并不強烈,沒有絕對的學習興趣,再結合“填鴨式”教學的高強度壓力,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當下中等職業院校的學習風氣。
三、“案例—參與—探究”教學模式在中職心理教學課程中的應用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教育界的至理名言,這不僅僅說一句話,更是學生學習現象的表現,只要能最大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必然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所以在應用“案例—參與—探究”教學模式時,教師首先考慮的肯定是案例的內容,而當今中職生的年齡普遍在13-18歲間,正是好奇心強烈的年紀,教師在案例選擇時,要高度貼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將心理學的形象建設的極為神秘和深奧,在講述案例時,可以將事件的經過進行加工和包裝,以最吸引學生的形式進行講解。
2.尊重學生的學習主導地位
作為新課程理念下誕生的新型教學模式,“案例—參與—探究”教學模式也要以新課程理念為主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務必樹立學生的學習主導地位,在學生進行分析和交流時,教師要最大化的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以交流為渠道,使學生進行思維碰撞,實現心理學知識的歸納和總結。另外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要進行轉變,要以輔導者的身份出現,不可過多干涉學生的“頭腦風暴”,在學生遇到困境時順勢指導即可[3]。
3.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思維能力的體現大多在于學習中的思維運轉,在應用“案例—參與—探究”教學模式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例如,在最后的探討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優先發言,表達自身的觀點和看法,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和分析,務必將學生發言中有建設性的觀點和學生進行討論,尊重學生的觀點,使學生建立自信,積極參與探討活動,從而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運轉模式。
結束語:在中等職業院校的心理教育課程中應用案例—參與—探究”教學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中等職業院校應給予高度重視,及時的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理念進行要求。不斷引入新型的教學模式,逐漸改變校園內不良學習風氣的彌漫,為我國的發展不斷輸送“新鮮血液”。
參考文獻
[1]石莉珠.“案例——參與—探究”教學模式在中職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7(14):124-125.
[2]張春莉,權元元.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實證研究——以教育心理學課程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1):44-48.
[3]劉國艷.基于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拓寬學生的創造性思維——PBL教學法在兒童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濟寧學院學報,2009,30(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