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凸現,對整個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嚴重威脅。保護環境,拯救地球已經刻不容緩,公民必然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合理利用資源,注重可持續發展。而環保教育是地理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提高公民環保意識的有效手段,每個人都應充分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特別是高中生正處在知識積累和世界觀漸漸成熟的階段,對其進行環保教育,使之樹立環保理念并身體力行尤為重要,高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在教學中灌輸良好的環境保護思想,更要引導他們在生活中踐行環保理念。高中教師可以通過地理教學,將有關知識與環境保護相聯系,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調動起對環境的關注,加強對環境的親切與熱愛,樹立起保護環境的思維。
關鍵詞:高中地理 環境保護 教學意義
一、我國環境教育的現狀
“環保教育”一詞出現于1970年的環境教育法中。根據環境教育的定義,主要通過讓學生了解有關環境的內容和知識,以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系為主題,分析人口、資源和環境保護、城市發展等之間關系的方式,讓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有的學校將環保教育設置為獨立的課程,有的將它正式納入了學校應當開展的課程。在高中的學習中,教材的內容含有大量與環境有關的知識,主要涉及為生態平衡,例如,地理教材將“環境”作為章節,化學教材將“空氣污染”和“水保護”作為了必備知識。除此之外,美術課程會讓學生走進自然進行寫生,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對保護環境的意識。
目前政府已經設置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來約束破壞環境的行為,與此同時,在環保教育方面也應當積極宣傳環保的理念。在教育過程中,地理教師應當通過開展保護環境的課程引導學生加強環境保護意識,并將所學知識的作用發揮到最大限度,喚醒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在高中地理中開展環境保護教育的意義
2.1環境保護教育的開展可以順應時代需要,提高高中生的素質。
我國經濟以及社會文化等領域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國家的發展建設。高中階段是高中生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進行正確的引導有助于他們樹立起判斷是非的正確標準。提升道德素養、全面看待未來、為建設國家做貢獻,成為了他們的必備教育環節。培養高中生的環保意識,可以讓他們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樹立環保的思維意識,為地球的環境保護自覺做出貢獻。
2.2環境保護教育的開展有利于高中生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的養成,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通過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知識的普及和科學教育,可以幫助他們養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并且有利于他們科學精神與科學習慣的養成。如何改善生活環境,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讓經濟可持續性發展,是一個科學性的話題,只有加強學生的環境意識,從內心中樹立這種意識,才能讓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適應環境、保護環境、科學的對待環境。
三、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進行環境教育
3.1優化地理課堂教學方法,巧妙滲透環保教育
在課堂中開展環境教育基本目的是在于學習必要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并不僅僅只有地理知識,同時還設計了許多環境教育知識。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當對教材進行分析和研究,加強學習。在設計教學內容中,應當明確開展環境教育的目標,并根據社會現狀進行改善,保障內容具有說服力,用它們來支持環境教育的開展。
地理教材是教師滲透環保教育的第一手資料,也是最重要的資料。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些現成的教育資源,細致、緩慢、科學地滲透環保教育。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取材豐富、內容廣泛,其間蘊含著很多關于環境保護的基礎知識,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知識,讓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鼓勵其積極參與珍愛環境、保護環境的實踐活動,確保環保教育的科學性、秩序化和有效性。
例如,在《全球氣候變化》這一章節可以通過播放一些漫畫進行問題的開展和互動,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對漫畫的理解,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和探究,并且落實到環境主題中。同時,教師也可以進行相應教學影片的開展,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深究其發生的根源,并且通過討論來增強學生的環境的保護意識。也可以通過辯論賽的形式,再現環境保護主體情境,以此來強調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此類活動的進行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也樹立起了保護環境的意識。
3.2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開展課外環境教育
開展環境教育不僅要在課堂上進行,同時也要落實到課外活動上。如在學習“地球上的大氣”這一章后,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感受,分析家鄉冷熱、刮風、下雨等現象,特別是造成本地的干旱、暴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的形成原因。使學生們知道這些主要是由于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原因產生的環境問題,人類只有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讓學生深入社區參觀訪問,增加感性知識,深化理性知識的學習。如在學習工業“三廢”的危害及治理的內容后,帶領學生到附近的養殖場、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去考察,觀察這些地區的環境污染及污水處理設備。這樣,同學們對工業“三廢”的治理過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獲得環保的技能知識,而且在親身的感受到加強環保的重要性。
教師可以經常組織學生參加以環境保護為目的的活動,分發環保材料以及宣傳環境保護知識,讓環保教育滲透到家庭和社區中。通過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可以讓學生深刻感受環境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鞏固環保知識,增強環保意識。
3.3關注時事,結合實際
當代高中生應當時刻關注時事,只有了解了身邊發生的事情,才能聯系實際將知識學以致用。目前,霧霾現象受到了全國甚至全球人民的廣泛關注。我們可以將這個話題通過查詢資料,實地考察,進行采訪等方式進行研究,這樣不僅可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環保方面知識與關注的積極性,同時也能讓他們意識到環境破壞帶來的危害,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3.4重視開放性教學,加強環境教育
所謂開放性教學就是指環境教育中利用一些開放性教學材料,這些材料不限于常用的課本,教師不給出固定格式的結論,而是由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搜集、閱讀文字資料,實地調查問題現狀等學習活動,使學生自己得出恰當的結論。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可能是各種各樣,也可能是比較一致的,教師要根據一定的科學原理引導學生討論所得結論的合理性,但不必統一到教師事先準備的結論上。因為環境問題本來就有多種解答方法,通過開放性教學培養中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也是對學生進行如何利用信息資源來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學生不掌握這個過程,就無法做到真正理解生活中的環境問題,環保意識的提高也無可談起,因為真正使學生信服又能理解的知識是學生自己參與學習過程后獲得的。
教師不應該僅僅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熱愛知識尊重知識,并用合適的方式去獲得知識,完善自己。高中地理教學旨在通過讓學生了解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來形成正確的人與環境的關系思想,從而更好地保護環境,讓人與環境和諧發展。通過高中地理環境的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環保知識,提高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使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熱愛自然,保護自然。
參考文獻
[1]藍宗偉.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探討[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7):93
[2]王小東.高中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育,2016(11):143
[3]劉成.高中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研究[J].神州旬刊,201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