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勛章
摘 要:目前傳統文化熱風靡各大中學課堂,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并不少見,通過講解古代的風俗故事和挖掘傳統文化內涵等方式,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來拓寬中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提高中學階段語文教學質量,增強中學生的民族榮譽感。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措施探討
引言:中國社會正處于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由于國外國的文化入侵以及國民對傳統文化不夠重視,不少優秀的傳統文化已經被遺忘在歷史長河中,現如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作為中國各大學校等教育機構開設的一門重要學科,語文教學課堂已經成為傳播傳統文化的主陣地。
一、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情況
(一)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不多
由于升學壓力和學習任務的不斷提高和加重,如今的中學生對數學、英語的興趣遠遠高于語文。一方面是由于語文學習比較枯燥,尤其是文言文的學習,由于很多字詞的古今義不同,導致學生需要記憶的內容和難度比較大,而且抄寫量背誦量大,導致很多同學提不起興趣,很多都是應付了事,很是影響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是家長和老師不夠重視,只為了提高學生的升學率,從而把精力大部分放到英語、數學等方面,學生背負著很重的學習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通過語文教學來使中學生學習好我國傳統經典文化的難度就更是巨大。
(二)信息化給中學生帶來了更多的誘惑
隨著手機、計算機的普及,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也受到巨大的影響。中學生有了各種各樣獲得信息的方式,比如網絡、雜志、漫畫等,很多中學生對二次元、游戲等侃侃而談,然而一提到中國傳統文化就腦袋疼,他們學習語文更大程度上只是為了考試,而對于傳統文化則毫無興趣。
(三)文言文以及古典文學對中學生沒有吸引力
從小學到中學,有的中學生不夠適應中學生活,由于學習任務的劇增以及升學的壓力,而且各個學科都要占用不少的時間。學生沒有太多空閑時間去閱讀古詩詞、歷史巨著,更別說經典文學著作,對文言文提不起興趣,甚至想要逃避文言文的學習,這導致了學生對古文字的詞匯和文采都比較缺乏,相反,現在很多同學喜歡采用網絡流行語,甚至是比較粗鄙的詞匯卻能很容易接受和傳播。
二、藝術性地給中學生傳播傳統文化
(一)學習和生活中增加對傳統文化的閱讀
語文的教學離不開讀和寫,閱讀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閱讀優秀的文化作品,中學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拓寬知識面,還可以通過閱讀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在閱讀岳飛的作品《滿江紅》時,在網上找到好的朗誦視頻,可以讓同學們體會岳飛的一腔熱血和拳拳報國之情,并結合當時的背景給同學們分析岳飛的心理狀態,可以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而且還可以舉辦班級或者校級朗讀比賽來培養同學們的興趣。此外,早讀和課前誦讀是很重要的一環,這段時間里讓同學們閱讀傳統文化經典比如唐詩、宋詞、元曲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課后可以布置一些小任務,比如網上查詢課堂所學的課文作者的生平趣事以此來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也可以開展歷史角色扮演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在課堂上要對文章進行較深程度的分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即使一個漢字,它所蘊涵的內容都有可能是很深邃的,而一部完整的作品更是能夠反映社會現實和內心感受。中學教材里的文言文詩詞等內容涵蓋了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禮法、社會倫理、國家制度、歷史記載等。其中更有些課文展現出我國的優良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特點。比如,教材選用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每一字一句都能從中看出杜甫的人生精神,將杜甫那種盡管自己身處危難之際但仍關心天下的優秀品質展現的淋漓盡致。在課堂上,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析作者的人生價值觀,讓他們獨立判斷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并和現代社會進行對比,來得到自己的結論,最后各小組發言,老師進行歸納總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中學生更深成都的理解課文,更多的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三)鍛煉和培養中學生閱讀中華經典作品的興趣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留下了不可計數的經典作品,諸如唐詩宋詞、古典名著、史記、游記等等。鍛煉同學們在課外閱讀中華經典著作的習慣,能夠提高中學生的文化修養,增加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并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也可以從這方面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比如閱讀唐詩宋詞,可以為學生積累不少名言名句,這對于寫作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同時,教師需要給學生規劃一些需要閱讀的書籍,可以列一個表格,選擇書籍時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多選擇一些反映社會生活以及中華傳統文化的古典小說或者古詩詞等等,這樣既可以陶冶學生的生活情操,也能讓他們學習相關知識,了解古代國人生活。同時要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讓他們寫出自己閱讀的感想,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夠動腦筋思考,來培養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和社會價值觀,而且不要固步自封,適當的讓學生了解優秀的外來文化以及網絡文化,能夠讓中學生更多的認識世界,并與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對比,得到有益的經驗教訓。
結束語:通過本文的介紹以及分析,對于還在成長期的中學生,應該在中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在學生能夠完成相應課程內容任務的前提下,讓學生學習足夠的中華文化,這些教學措施都能夠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提升學生的文化和道德修養,為中學生未來成為中華民族的棟梁之才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和文化基礎。
參考文獻
[1]顧小玲.淺談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導學,2016(1):5-5.
[2]鄭虹.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誤區與對策[J].師道:教研,2016(1):44-44.565BAB24-E58C-4B62-BC45-301E26F807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