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波
摘 要: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在學生一生的學習生活中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提出新的課程標準后,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的教學目標和要求,課堂學習效率過低。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提出了構建教學情境,把握重點內容,創新教學模式一系列教學方式,旨在探索一種具有創新性、趣味性和啟發性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效率;創新模式
高中階段的數學相對初中來說,抽象度更高,難度更大,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教師和學生在付出大量時間和心血之后,收獲依然甚微的教學狀況。究其原因,關鍵在于大部分的高中數學課堂,都是學生宛若牽線木偶,被老師的思路牽著走,沒有學習的自主性,不能充分利用課堂學習時間,導致學習效率過低。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急需數學教師們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拋棄陳舊的教學模式,開創新式高效課堂。新式的高效課堂要求學生是教學中的絕對主體,高中生的思考能力在日益提高,教師要充分利用高中生的身心特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重視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在課上能夠高效地掌握數學知識,真正有所收獲。
一、構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大多學生反映數學難學,一學數學就頭疼,已經日漸產生排斥數學的情緒。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就更加難以學會這門學科。那么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筆者認為,教師應抓住高中生思維活躍的身心特征,可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素材為背景,篩選和提煉其中包含的數學知識,或是利用一些數學典故、有趣的數學實驗,讓學生有切身的體會,能夠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時,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二分法的思想及其應用,教師可設計一個小型的數學游戲:將班級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組制定一人再紙上寫下一個0-100的數字,然后讓剩余學生猜這個數字的大小。假設學生A寫的是60,當學生B猜測是30時,學生A就告知大家“猜小了”,這樣輪流去猜,直到猜中為止。這個游戲就將二分法不斷縮短區間的思想和應用展示了出來,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學到數學知識,學生自然就不會排斥數學了。
二、深入挖掘教材,把握重點內容
除了要求學生有學習的興趣,能夠主動學習之外,教師也應做到充分備課,當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但高中數學的教學任務十分繁重,許多教師便因此將每堂課都安排得滿滿當當,絲毫不給學生消化的時間,學生一時間無法接受太多的內容,最后的學習效果反而不佳。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教材,找準教學重點內容,使教學的開展圍繞重點內容進行,有所側重。
例如,在學習“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時,對于一元二次方程根據判別式>0、=0、<0,來判斷其二次函數圖象與x軸分別有0、1、2個交點這個知識點,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教師只需要略微點一下,幫助學生回憶起該知識點即可,不必再大篇幅地展開講解。而對于零點存在定理這樣的新出現的、且是重點的內容,應該著重去講解,將其對區間開閉的要求、為什么要求函數圖象連續不斷等定理里的關鍵要求都要詳細講解,并且在長期的教學經驗總結下,許多學生對于零點存在定理不能逆用都存在一定的疑惑,因此教師也應著重講解其不可逆用的性質,通過舉例、分析等方法,側重解釋。
三、創新教學模式,發散學生思維
在圍繞教學重點展開教學活動的前提下,為了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也不應再拘泥于過去陳舊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只是“聽”的學習方式。因為一個人的注意力是難以長期集中的,學生在40分鐘內只是“聽”的話,就容易走神。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的方式,甚至是當有學生提問時,先讓班里其他會的同學解答,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創建高效的課堂教學。
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時,有一類重要的題型是將復雜的式子化繁為簡,然后求值。在化簡時,由于誘導公式較多,利用不同的誘導公式去化簡,或是利用相同的誘導公式但是順序不同去化簡,過程都是不同的。那么,對于較難的題目,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自行討論,學生在交流探討中,通過優質思維的碰撞、匯集,也許能探討出不止一種解題方式。在探討完之后,教師可選幾個方法不同的同學,到講臺上板展,然后一起分析什么樣的思路是最簡單的。這樣學習,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學生為了能讓自己的方法被采納,也一定會積極地思考,全程都主動參與,課堂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總之,高效的數學課堂不是一日構建而成的,教師在結合本班的實際學情,經過長期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之后,要大膽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劉福亮.合理運用多媒體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5):37.
[2]常巍巍.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探討[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