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學科作為高中課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明顯的基礎性和邏輯性較強的特點,屬于文科高考必考科目,在高中教學中有著不可缺少的地位。為了提高學生地理知識點的記憶能力,把遺忘曲線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討論了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用遺忘曲線的必要性,并對如何將遺忘曲線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的途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遺忘曲線;應用
一、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簡介
1885年,艾賓浩斯經過實驗測試,獲得了大量記憶數據,通過數據得出的結論,總結出一道曲線,直觀的揭示了遺忘變量和時間變量之間的關系,這就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遺忘曲線揭示了識記后最開始的一段時間遺忘較快而之后遺忘速度較慢,即遺忘先快后慢的規律。當時根據音節記憶實驗所得出規律的艾賓浩斯,除了適用于單詞記憶之外,對于地理的教學同樣適用。之后,許多研究對遺忘過程的規律進行了深層次的揭示:例如,有意義的材料和無意義的材料對比,有意義的材料遺忘的速度比較慢;相似的材料會加快遺忘的速度;沒有進行深度學習的材料容易遺忘。
二、遺忘曲線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必要性
地理學科作為高中課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明顯的基礎性和邏輯性較強的特點,屬于文科高考必考科目,在高中教學中有著不可缺少的地位。要學好地理,必須要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那么博聞強記是不能避免的途徑。通過有效的應用遺忘曲線原理,能夠實現學生地理知識的記憶和保持。
三、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遺忘曲線的方法
高中學生地理知識記憶的保持和強化,基本上遵循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但是,由于高中學生學習意識不同等原因造成的個體差異性,使得學生處于被動記憶的狀態,學生主動記憶的意識不足。通過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使用遺忘曲線,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地理知識記憶保持的時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先理解后記憶,在積極思考、達到深刻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材料。在實驗中,艾賓浩斯通過對比發現有規律的詩歌的記憶保持時間遠長于散文,散文記憶保持時間則長于無規律的音節。所以,對于具有規律和邏輯性的地理學科來說,學生在學習高中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對地理知識的概念、含義、本質、原理等做到深刻的理解,只有先理解才能夠達到知識記憶保持的目的。例如,學生學習“晝夜長短變化”這一部分的過程中,首先要理解是因為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才造成了地球上南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如果學生沒有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原理等進行深刻的理解,僅僅只停留于死記硬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的話,不容易記住,也容易出錯。
(二)通過反復聯系,到達強化記憶。遺忘是造成地理知識不能夠長時間保持的直接原因。遺忘的具體表現為:對于已經記憶過的知識材料無法再認和回憶,甚至出現錯誤的再認和回憶。根據遺忘的規律對學生所學地理知識設置合理的復習,是促進學生地理知識保持有效的途徑之一。根據不同內容的地理知識的特點,通過適應的隨堂練習、課后作業以及單元測驗試等方式進行。例如,可以首先通過隨堂練習的方式對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及時測驗,然后通過課后作業的方式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再次進行相應的測驗、鞏固,接著通過單元測試、期中、期末考試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長時間記憶的鞏固訓練。
(三)分類整理學習內容,加深系統記憶。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善的結構串聯,那是一種多半會遺忘的知識。”在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總結,將會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將前后的知識點之間進行聯系,形成一個完整知識體系,是知識記憶保持的有效手段和途徑。
(四)利用比較法,區別記憶相似知識。
在地理學科的學習過程中,有些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的名稱、原理相似,如行星與恒星、自然天體與人造天體、暖鋒與冷鋒、氣旋與反氣旋、冰川融水補給與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人口容量與人口合理容量、城市化與逆城市化等等。諸如這樣的相似知識點,學生在學習時很容易混淆,導致錯誤記憶。如果能把這類知識點進行列表比較,比較它們的名稱、特點、成因、影響,一定會加深學生的記憶,降低錯誤記憶的可能。
注:本文系蘭州市市級個人課題《“遺忘曲線”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侯前進.“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與教學目標多次認定[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9(6):178
[2]陳和恩.基于記憶曲線理論的圖學教學探究[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134-135.
作者簡介:李興明,男,出生年月:1983年8月,籍貫: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研究方向:學科教育-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