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不斷變革。本文論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通過營造自主探究的氛圍、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興趣、營造自主探究的空間等方面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關鍵詞:數學教學;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性學習,是教師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它把引導探索和學習新知識的學法指導有機結合,是教師引導學生全體參與探索發現、主動實踐、合作交流、自己獲取知識的一種多向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它以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為目標,以有意義接受學習的心理為依據,立足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主探究,貴在“自主”,落腳點在“探究”。自主探究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或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習活動。
所謂自主探究能力,便是讓學生在教師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下,主動進行知識的探究學習,在探究中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能夠培養起探究精神以及創新能力。通過總結自身教學工作經驗,將培養小學生數學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方法總結為如下幾點。
一、關注學生情感,營造自主探究的氛圍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時,他參與的主動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而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產生安全感,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育和影響。因此,我認為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營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改善師生關系應擺到數學教學的首位。課堂上老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關系,和學生建立友誼關系。只有這樣,消除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感,學生才能心情舒暢,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狀態,才能敢想、敢問、敢說,勇于表現,樂于創新,從而自覺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如課堂上老師要常用商量的語氣與學生對話,“你能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嗎?”,“聽聽大家的意見是怎樣的,好嗎?”“誰愿意到黑板上展示你的解題方法”等。在教學中,老師要經常走下講臺,認真傾聽學生意見,互相親切交流。當學生感到困難時,要給予關懷、鼓勵,增強學生自信心。當學生出錯時,不橫加指責,而是引導學生對錯誤進行深入剖析,找出原因,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這樣,不僅使學生倍感親切,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主動參與意識,從而敞開思想,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探究者”。
二、創設情境,激發自主探究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而生動有趣的情景,是數學教學活動產生和維持的基本依托;是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起點和原動力;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適合學生心理需要,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激發其主動探索的興趣和情致。
“玩”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是負擔。”小學生喜歡做游戲,創設一個與學生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是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情景,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策略去體驗和理解知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習活動生動有效、事半功倍。如在教學《可能性》時,我首先通過組織學生摸球、猜球等游戲活動,學生對“一定”“可能”“不一定”等概念有了初步的感受后,教師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口袋里有15塊奶糖和8塊水果糖,要想摸出水果糖的可能性大,怎么辦?”出于對問題的好奇,學生深深的被問題所吸引,從而進入積極的探索狀態之中,通過思考、交流討論,學生很快得出“把奶糖數量減少”“把水果糖數量增加”等方法。這樣,游戲讓學生更輕松有效地探究知識。他們在玩中生疑、質疑、釋疑,在玩中體會到了數學是充滿智慧靈性和創造性的活動,而不是毫無生氣的符號的堆砌和排列。
三、開放思維,留足自主探究的空間
教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而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思維發展是外部活動轉化為內部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應盡量給學生提供可進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問題情境是促進學生構建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是體驗數學應用,培養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學時,多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主動學習,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自主探究等途徑,調動眼、口、手、腦、耳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探究知識規律,促進知識內化。如:在教學“圓錐體積”推導圓錐體積公式時,我先出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讓學生估計它們的體積有怎樣的關系,然后讓學生做書本上的實驗驗證。隨后,我安排一個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尋找別的方法證明圓錐的體積公式。學生經過思考提出:①把空圓柱盛滿沙(或水),倒入等底等高的空圓錐里,也正好要倒三次來證明;②把等底等高的空圓柱和空圓錐都裝滿沙(或水)用稱重量的辦法來證明;③把圓柱三等分,等底等高的圓錐裝水(或沙)倒入,正好在三分之一的線上。這些有別于書本的實驗方法,都是在足夠的探究空間里迸發出的創新思維火花,對小學生來說,是非常可貴的。
可見,給學生自由探究的空間,為學生創造自由思考的環境,學生的思維才會自由放飛,課堂才會富有靈性,教學才會精彩紛呈。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不斷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學習知識的同時使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動手能力都能得到不斷發展,從而促使學生今后更好地學習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數學新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變革.新課標準解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