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舒娉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不斷改革與發展,初中數學教材內容逐漸呈現出分布較廣的特點,學生要面對較多題型,這就對其解題能力有了一定要求。為有效提高學生解題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善自身教學方法,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好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學習和思考,并通過有效教學措施從審題、分析、質疑及綜合歸納等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在提高其學習效率的同時提高教師教學質量。本文結合當前數學教學現狀,就初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解題能力作簡要分析并提出相關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解題能力;教學策略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比較強的學科,它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問題。但同時數學也有很強的邏輯性,它有著抽象的概念和靈活多變的計算方法,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此外,初中生基礎知識薄弱、運算能力和思維能力較差,因此教師如果想要提高初中生的解題能力,首先要重視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計算方法的運用,同時還需要在課堂上不斷加強對其分析問題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使學生在能夠熟練掌握所學知識點的情況下自主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結合教學內容,以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問題不僅是學生思維探索的起點,也是其能夠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的驅動力,一個好的問題也往往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向。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問題的形式導入課堂內容,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完整的展現課本知識。首先,教師要在課堂上設立開放的學習環境,在提問題時要以學生學過的知識點為基礎,即使其復習知識又要很好地切入當堂教學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利用有趣的提示性語言加上簡單有趣的課堂內容以吸引住學生的眼球,激起學生思考的興趣,并逐步的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和聯想。其次,教師要注意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上課時要能夠合理安排課堂內容,要把問題和知識點結合起來,使問題由簡及難、循序漸進的發展到另一個問題和更深層的知識點。如在“平行線及其判定”一課教學時,教師要先讓學生理解何為平行線,對此可讓學生以生活實例比對,這對學生來說是及其簡單的問題,如火車雙軌、黑板的兩條對邊等。這時教師可拋出下一個問題,如平行線的特征是什么以及兩條直線如何判定為平行線等。在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這兩個問題后,教師要繼續以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以及了解平面內與平面外的直線問題,使學生真正學會直線方面的知識。教師通過問題導入教學內容,不僅能使學生在學習時有較清晰的思路,還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二、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
對于學生來說,其數學學習不能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還必須通過做大量的題型以提升其分析問題能力。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其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在上課時教師對學生所遇到的問題,要依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并以學生的思維方式去引導其形成對問題本身的正確認識。在解題時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在問題中的信息采集和處理能力,使其通過把有用的信息和問題進行比對,逐步的引導學生找準解題的關鍵點和先決條件,使其在信息和結果之間建立聯系,進而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對于學生熟悉的題型,教師必須要求學生進行歸類總結。對于學生沒有見過的題型,教師要訓練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尋找解題關鍵,探索解題思路,從題目條件出發逐步的向結果靠近。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在數學學習中一個問題通常都不止一種解法,往往會出現一題多解的情況。對此教師培養學生在問題中的信息采集和處理能力,引導學生找準解題的關鍵點和先決條件,從而探索最有效的解題方法。當學生提高了對問題的分析能力,不僅鞏固了基礎知識,還能有效提高學生對題中信息的判斷能力。
三、聯系實際生活,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數學來源生活,最終又應用于生活。為使學生能把在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依據教學內容聯系日常生活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應用數學意識。在上課時教師要利用生活情境展開課堂內容,促使學生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如建筑物高度的計算可牽涉到相似比的概念、圍欄的長度可與最值問題結合起來以及市場買賣與利潤問題等,使學生充分了解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在課外教師也可舉辦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來模擬市場,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充分參與數學實踐活動。如在“勾股定理的證明”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依據教學條件設置不同頂點的三角形引領學生進行實地測量,要求學生帶上筆和本子記錄距離和位點,通過對多個直角三角形的測量及計算,實際驗證勾股定理的正確性。最后可再場地歸納一正方形,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采用畢達哥拉斯法證明,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的同時提高對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教師通過設計教學活動來讓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能有效提高學生在生活中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結語: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能力即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綜合體現,這關鍵在于教師以正確的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和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并結合實際情況利用有效教學手段訓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重視并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1]韓世興.初中數學解題能力培養策略例談[J].讀寫算.教師版,2017(37):107-107.
[2]何瑞琴.巧學活用,解題達人—談初中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1):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