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蘭
摘要: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學生直覺力、想象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直覺思維能力。本文對直覺思維進行概述,并分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直覺思維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直覺思維;培養
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其是一門十分重視思維能力的學科,不僅是邏輯思維能力,還要關注直覺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常常能遇到學生不經過詳細的分析驗證就能得出結論的情況,這就是學生的直覺思維在發揮作用,直覺思維是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一種認知和思維方式的直覺,對學好數學有著積極作用,能促進學生短時間內掌握所學知識點,挖掘學習潛能,
一、直覺思維概述
直覺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重要組成成分,是人腦顯意識和潛意識相互影響并結合下形成思維方式,直覺思維過程通常不遵循一定的邏輯規則,也沒有清晰的思維步驟,是一種直接靈活的思維認知方式,能夠直接、快速地思考問題,得出結論。在遇到復雜的數學問題中,學生可以通過直覺思維快速檢索自己知識體系,分析問題本質,迅速判斷推理,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數學直覺思維會表現出迅捷性、跳躍性、偶然性、創造性等特性,面對復雜問題,通過直覺思維有時能迅速解決,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基礎。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直覺思維的策略
1.夯實基礎,構建開放教學環境
直覺的產生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其并不是憑空臆想,更多的是在基礎知識上迸發的思維火花,這種思維直覺需要依靠已有的知識檢驗和對知識本質的認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直覺思維,首先教師就要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讓學生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只有保證學生掌握夯實的數學基礎,才能促使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舉一反三,轉變以往單項的思維模式,形成立體的思維模式,從而發揮學生想象力,獲得直覺的判斷。 此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構建開放的教學環境,創造條件讓學生大膽猜想,讓學生在猜想的過程中運用相關知識和經驗,分析問題本質特征,從而通過類比、歸納、聯想等方式迅速判斷,形成合力的數學猜想,得到正確結論。教師應注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猜測”,應引導學生有方向性的“猜測”,培養學生猜測意識,從而逐漸形成直覺思維。例如:在“分數的加法和減法”中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回憶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知識,讓學生猜想同分母和異分母分數相加減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嘗試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規則進行運算,加深印象。
2.給予學生充足的探索時間和空間,加強感悟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個道理適用于各個領域教學中,教師全方位灌輸知識,并不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學生“領悟能力”,讓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用心去感悟,發現知識內在規律,將其內化,做到“真懂”。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探索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深入感受數學知識的奧秘,在主動探索過程中加強感悟,從而提高直覺思維。例如:在“商不變規律”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出示一組商為3的算式,如21÷7、63÷21、420÷140等,讓學生通過計算,對比結果和算式猜想商不變規律,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學生主動探索,讓學生根據給出的式子列出商為6、商為7等算式,讓學生在編題中體現除法中各數之間的聯系,加強學生對商不變規律的感悟,“悟透”數學知識,對于所學知識系統在頭腦中形成直觀淺顯的東西,達成直覺上的把握,提高學生直覺思維。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同時,還應加強對學生直覺思維的培養,讓小學生充分發揮其想象力豐富、創造力強的思維優勢。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營造趣味性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不斷夯實學生數學基礎,掌握基本數學學習方法,并構建開放性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大膽猜想,表達自己想法,并留給學生充足的探索時間和空間,在深入探索中加強其對知識的感悟,提高學生直覺思維。
(作者單位:江西省婺源縣紫陽第五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