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珍
【摘 ? ?要】初中生存在個性化差異,分層教學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了解每名學生的特點,合理運用分層教學方法,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整體的數學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 ?分層教學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1.112
初中數學知識的邏輯性較強,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備課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不要盲目苛責學生,對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這樣才能提高分層教學效果,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價值及作用
首先,分層教學法可使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屬于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保證學生具有較高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才能夠得到理想教學效果,在分層教學中,對不同學生實施不同教學,使教學能夠符合學生實際,確保每名學生均能夠對教學內容理解,使學生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其信心,也就能夠使學生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得到有效提升,在此基礎上也就能夠使初中數學教學得以更好開展,取得理想教學效果。
其次,分層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在當前新課程標準改革背景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個性,促使其個性發展已經成為必然要求,而在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實施統一教學,學生都是被動接受知識,這對學生個性發展十分不利。而在分層教學法中,需要教師依據學生不同層次進行針對性教學,并且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在此基礎上也就能夠使每名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體現,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從而也就能夠使教學需求得到更好滿足,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更好發展。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對學生進行分層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教師首先應對學生進行分層,因為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學習主動性、思維能力、作業完成情況、考試成績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在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A層面的學生具有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且思維活躍;B層面的學生基本知識基本能掌握,具備一定的數學分析能力,但是數學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些欠缺;C層面的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對課堂上教師講授的知識較難理解和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學生處于哪個層次不是固定的,如果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在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單元測驗、期末考試等多種形式的考查中有進步、有提高,或者不進反退,則要重新劃分其所在層次。對學生進行了層次劃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就會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鍛煉和提升。
(二)對學習目標進行分層
對學生進行分層是為了更具體地開展教學活動,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因為分層教學不僅僅指對學生分層,還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任務,這樣他們才能有收獲、有提升。具體到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教師要在吃透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來劃分和制訂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如A層面的學生不僅要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具備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B層次的學生要理解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時要具備分析能力;C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基本學會基礎知識和技能。給各個層次的學生設定了不同的學習目標,既體現了教學計劃的合理性、科學性,也能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不因學習任務簡單而缺乏學習熱情,也不因學習任務太難而降低學習信心。比如,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教師在備課階段可以為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A層次的學生通過學習要能夠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實際意義;B層次的學生要通過對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知識點的學習能夠驗證數據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C層次的學生要能夠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點。
(三)對教學過程進行分層
盡管教師在備課環節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在課堂上,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學生的表現如何,課堂上會發生什么,都很難預料,所以,將教學過程分層是比較難掌控的一個環節。即便如此,教師也要使教學過程體現出層次性,一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設計有難易梯度的問題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如簡單的問題留給C層學生,使他們在通過回答問題增強信心;難度適中的問題讓B層次的學生回答,目的是讓他們理解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方法;具有創新性和發散性的問題讓A層次的學生回答,目的在于鍛煉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強了,而且課堂氣氛也活躍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學“有理數的乘方”,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問題來讓各個層次的學生來解決:讓C層次的學生解答0.1毫米的紙依次折疊1次、2次、3次、4次、5次后的厚度;讓B層學生根據計算總結折疊后紙張厚度的變化規律;讓C層學生計算和推理有理數乘方的計算方法。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相應的問題要解決,調動了他們思考的積極性,同時,在問題的引領下,教學活動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便于他們理解和掌握知識,進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現代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法有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并且在實際教學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因而,進一步提升分層教學法的效果十分必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意識到分層教學法的意義及價值,在此基礎上對各個方面進行合理分層,使分層教學法更好應用,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徐潔.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2):94.
[2]杭偉.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46):116.
[3]梁鴻凰.淺談初中數學分層教學[J].學周刊,2018(3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