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東平
【摘? ? 要】自古以來在教學當中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是很多教師重視的一個問題,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是一直困擾著我們數學教師的一個問題。數學這個科目教學容易,但是如何教好是值得我們深思熟慮的一個問題。本文簡單的論說了一些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有效性? 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069
教學的方式林林種種,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當然也是見仁見智各種不同。但是,一切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的使用都是為了到達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這個目的。為了實現這個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效率數學,教師首先得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在課堂當中數學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當中的例子,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讓學生在課堂上相互合作、共同學習,一起在數學當中進步。
一、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有效性
好的習慣之于任何事情都是難能可貴的,尤其是在學習當中學生的一個好習慣可以抵得上教師的一百次監督。如果學生有優良的學習習慣,不需要教師的任何監督和鞭策更不需要教師的提醒,他們就會自覺主動的學習。上課的時候沒有好習慣的學生就會在課堂上開小差不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然而那些習慣好的學生在沒有教師任何一個眼神注視或者提醒下自動就會集中注意力認真學習。由此可見,學習習慣的好壞與否與課堂效率關系重大。
教師要養成學生課前預習的好習慣,課前預習一直都是被學生和教師所熟知的一項內容,然而真正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的學生并不多。這種教學現象的出現教師也有一定的責任,因為有很多教師雖然要求學生預習但是沒有真正的把這個內容重視起來,沒有定期抽查學生的完成情況,這樣很多學生就存在僥幸心理,得過且過沒有真正的做好預習工作。但是課前預習又是提升我們課堂有效性的一個重要辦法,所以教師就需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好習慣,讓學生把預習這個工作落到實處。教師可以不定時地抽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這樣學生有了教師的監督就會每天去做習慣去做,久而久之這個習慣就會成自然,在以后的學習當中即使沒有教師督促他們也可以把預習工作完成得很好。此外,教師可以運用鼓勵法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比如在課前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所預習的內容,然后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鼓勵。初中生都是自尊心很強需要榮譽感的學生,為了得到教師的鼓勵也會主動預習的。經過學生預習過后,他們對后面所有學習的數學內容就有了大致的了解,這樣教師在講解的過程當中就會輕松很多,課堂效率自然就得到了提升。
教師要讓學生養成善于提問、大膽質疑的好習慣。學問,重要的就是學和問,如果學生在做學問的過程當中光學不問,那么想要提高課堂效率顯然是不可能的。在中國式教育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學生不懂但是不問,或者學生懂了但是不說的教學現象,當教師提問或者讓學生發問的時候,通常教室里面都是鴉雀無聲。在這種情況之下課堂有效性想到得到提高明顯是不可能的。只有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提問,教師講解才能有明確的方向。同時教師講解的內容也會更適用于學生。為了讓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教師就要養成學生求學好問的精神和習慣。在這個過程當中鼓勵式教育同樣是非常有效的,給學生展示的平臺然后,無論對錯都給予學生掌聲是養成學生提問習慣的好方法。
二、讓學生之間在課堂上相互合作,提高課堂有效性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度的,而很多個人的力量就可以是無窮的。數學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善于讓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合作學習過后他們才可以互相補充對方的短板。教師雖然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講解,但是要想把這個教學想法實現那教師所耗費的課堂時間是不可估量的。而且學生與教師之間無論怎樣都還是有一定的代溝和距離的,學生和教師相處起來自然不會像和同學相處那樣融洽。所以,為了讓初中數學課堂效率得到提升,教師在講解完內容之后就可以讓學生互動合作。比如在上完全等三角形這個內容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之間自己合作,在合作的過程當中有的學生可能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認識不到位,而有的學生又對全等三角形的平分線性質認識不清晰,這種情況下兩個學生就可以取長補短。或者再有不懂的問題就一起問教師,有了伙伴的陪同他們在提問的時候就會更加大膽勇敢。課堂效率的體現就是學生的知識水平,只要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升就意味著課堂有效性提升了。
三、善于利用生活實例啟發學生,提高課堂有效性
生活實例在數學教學當中的應用可以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通過生活實例可以讓數學教學看起來更加逼近生活符合實際。比如在讓學生解決有關概率的問題,教師就可以運用生活當中的實例來讓學生計算。如在讓學生計算,小紅在一次競賽當中抽題考試,她比較擅長數學和物理,如果她抽到這兩種題那么她過關的幾率就會增加,盒子里面有二道數學題,一道物理題和一道語文題,三道化學題,問小紅在這次考試當中過關的幾率有好大?這個問題的時候,如果讓學生這樣干巴巴的理解那么課堂效果可能不會顯著。這時候教師就需要借助生活當中的實例讓學生把書當成考試題,分別找來兩本數學書,一本物理書,和一本語文書三本化學書,這樣讓學生隨意拿看拿到物理書和數學書的概率有多大,這樣通過觀察學生就會總結出來一共有七本書,拿到任一一本書的概率就是七分之一,而學生拿到物理和數學書就會過關,物理書和數學書加起來一共有三本。意味著拿到的幾率就是三個七分之一,三個七分之一加起來就是七分之三,所以小紅過關的概率就是七分之三。
教師如果不運用實例讓學生自行根據題干理解,那么他們可能會感覺題干比較復雜,運用了實例那么效果就會有所不同。以此類推,生活實例在課堂當中的運用可以解決很多學生感覺異常困難的問題。當這些困擾學生的問題都得到解決過后,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數學思維能力當然就會提升,課堂效率肯定會顯現出來。同時,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不僅要利用生活實例培養學生的橫向學習思維,還要培養學生的縱向學習思維以及逆向思維,這樣學生在學習當中才不會感到索然無味。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師必須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讓學生養成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首要的,讓學生主動合作積極配合也是有須要的,最后運用生活實例解決數學問題同樣是切實可行的好辦法。
參考文獻
[1]羅柳.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策略淺探[J].成功(教育),2012(24):22-22.
[2]馬志偉.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