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中指出數學課程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這是適應新時代背景下的人才建設培育的新要求,也是為學生在其將來終身發展做好鋪墊的需要。本文主要是通過分析發展數學核心素質培養的重要性以及當前在數學素質培育中欠缺的主要原因,講述以STEAM校本課程推進數學核心素養培育工作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STEAM校本課程;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方式探究
1.發展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1.1是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具體要求
新課程改革標準中對于普通高中數學教育的要求中明確提出要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技能、思想和應用經驗,同時還要注培養學生運用數學進行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進一步提出要注重培育學生以數學素養來看待問題的能力,將其高度提升到了一種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應該掌握的生活智慧上來。
1.2是奠定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石之一
在新課改中,數學素養被視為當前學生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因為其在學生的終身發展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數學的本質就是將來源于生活中的事件進行建模和抽象化描述,在反之將其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中來,這就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抽象構思的過程,這也就是數學素養的重要部分。毫無疑問,這種來源于生活、還原于生活的高度凝練的思維素養對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是非常重要。
2.目前數學素養培育欠缺的主要原因
2.1數學思維培育的獨特性
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學科十分注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數學問題大都是符號問題,同時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十分明顯,這就意味著學生在進行數學課程的學習時,往往存在著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之間橋梁無法建立的情況,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往往無法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造成學生數學素養的欠缺以及數學教育質量的低下。另外,部分學習能力較差、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倘若無法對數學課堂教學內容有一個深入的理解,很容易導致這些學生對自身以及數學課程產生反感情緒,嚴重影響教育質量。
2.2應試教育下數學素養培育意識被淡化
我國在進行學生的培養時,將高考作為義務教育以及高中教育的重點,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一切教學活動都以高考為最終目的,導致整個學校都將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能力強弱的工具在這種情況下,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往往不注重學生數學素質和數學思維的培養,導致數學素養培養意識的淡化,最終造成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課程學習習慣。
2.3社會現實因素導致的數學教育側重點背離素質教育初衷
現階段,我國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家庭處于并不富裕的階段,因此,教育資源作為一種公共稀缺資源,在社會上的競爭是十分劇烈的,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更加有效的凸顯出自身所接受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差異性,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將更多的重點放在了高難度、復雜性較強的知識領域,這和開展數學課程素質教育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3.STEAM校本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
3.1課程項目的設置要貼合生活實際
對于STEAM校本課程來說,在對其進行調節和設置時除了要將STEAM的開展要求融入其中,同時還要確保STEAM校本課程和數學科目素質教育相一致。因此,為了切實達到這一目標,在進行STEAM校本課程的設置時,相關工作人員首先需要考慮的是STEAM校本課程和學生實際生活的貼合性,確保設置之后的STEAM校本課程能夠滿足學生實際生活的需要。通過這種設置STEAM校本課程方式的應用,一方面能夠顯著提升數學課程的吸引力,而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的融入到教育活動當中,及時的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通過學生之間相互討論以及分析來實現問題的自主解決。
3.2課程設置的內容要在學生知識掌握限度以內
在進行STEAM校本課程的設置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確保設置后的課程和學生的教材之間具有較為緊密的關聯性。通過采用這種課程設置的方式,能夠有效推動國家、地方與STEAM校本課程之間的結合性,促進三者之間開展良性互動。在設置STEAM校本課程內容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能夠有效避免傳統教學模式下為了評分、晉升、職稱等存在的形式主義、利己主義教學模式,讓學生對抽象的數學概念有一個認識,從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數學課程的學習原則和學習方法。
3.3課程設置要秉持開放性原則
對于STEAM校本課程來說,在進行課程內容的設置時,需要充分地考慮到STEAM校本課程和其他教學資料的交互性,因此,在進行STEAM校本課程的設置時,有必要建立一個開放性、包容性的體系,探究在多樣性環境下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學校在進行學生的教育時,往往面臨著學生學習特點、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差異,而在STEAM校本課程設置時設定一個開放性的科學項目,能夠確保處于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進行數學課程的學習和創造時都能夠找到平衡點,實現對學生的全面覆蓋,切實推動我國數學教育的進步。
結語
綜合全文,在當前我國教育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情況下,數學教學也要緊跟時代,加強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長期以來,我國數學課程對于學生數學素養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夠,而借助STEAM校本課程的設置,能夠為學校開展數學素養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現階段,我國相當一部分中學在進行數學課程STEAM校本課程設置時還存在著應用不熟練,應用經驗不足的情況,導致數學學科的STEAM校本課程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學校有必要更加注重對STEAM校本課程項目的深入研究,實現課程實踐和課堂教育的有效貼合,從而切實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力度,為祖國的現代化發展和建設貢獻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文靜,張子儀,焦寶聰,董黎明.基于STEAM教育的教學模式設計與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10):77-81.
[2]周愛青.基于STEAM教育模式的創新課堂教學探究——以《基礎會計》“銷售過程的核算”為例[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02):133-135.
[3]王韻儀,王玉龍,關曉怡,姚輝,許家媚,林佳.基于STEAM理念的中小學跨學科課例設計模式構建[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9,18(03):50-52.
[4]秦媛媛,李笑菲,唐劍波,侯易飛,秦英超.基于展品的信息技術類STEAM教育活動模式探究[J].學會,2019(01):58-60+64.
作者簡介:張偉偉,男, 1992年1月,單位:南京新東方優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