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軍
摘要:體育學困生是體育教學中比較普遍的一個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學生對體育課認知不足造成的。筆者僅立足于自身的教學實踐,從“初中體育學困生產生的原因”以及“轉化策略”兩方面入手,就如何轉化初中體育學困生展開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初中體育;學困生;產生原因;轉化策略
初中體育學困生之所以會越來越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生對體育的認知不足,沒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同時對體育課的鍛煉存在心理障礙,意志力十分薄弱。筆者認為,體育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興趣,正確引導;提高思想認識,磨練意志;發揮團體作用,共同進步這三個方面來轉化體育學困生。以下筆者將結合具體教學實例,對如何轉化初中體育學困生展開詳細的分析與論述。
一、初中體育學困生產生原因
(一)對體育認知不足,學習動機不強
體育課是學生鍛煉身體的良好時機,然而很多學生對體育課都存在著誤解,對體育課的學習沒有一點動力。例如,有的學生認為平時的文化課都已經很累了,體育課就應該讓他們自由活動,自我放松;還有的學生認為體育課并不能改善他們的體質,體質的強弱是先天的,反而體育課上的跑步訓練等活動會使他們很疲憊;還有的學生認為喜歡上體育課是貪玩的表現,體育課程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會在一定程度上使他們的學習成績下降等等。這種思想的傳播使學困生的數量越來越多,學生對體育課也越來越提不起興趣。
(二)存在體育心理障礙,意志力薄弱
體育課是需要消耗一定體力的,不論是跑步、跳遠還是練球等活動,都需要消耗大量體力,除了消耗體力它還是一項十分考驗人意志的活動。例如,在跑步之前,有的學生就對跑步存在畏懼的心理、害怕自己受到傷害;有的學生在跑的過程中因為距離太遠而中途放棄;還有的學生討厭跑完以后身體疲憊、不停排汗的感覺。同樣在學習籃球過程中,有些同學可能會經歷被籃球砸到臉或者身體其他部位的事情,因此對籃球有了畏懼心理,還有的學生因自身的身高或者身體素質的原因產生了自卑的心理,從而有了討厭籃球訓練的想法。種種原因都是因為學生對體育課上的訓練存在心理障礙,又害怕自己吃苦受累,沒有強大的意志力。
二、初中體育學困生轉化策略
(一)培養學生興趣,正確引導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動力,教師要針對學困生的不同情況,逐步讓學生發現學習體育的樂趣。學困生上課時經常做的就是向教師請假,然后坐在一旁做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對于這類學生,要利用課堂的趣味性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參與性,然后找到合適的時機,和學生以聊天的方式來了解他們的心理,對他們的表現多加留意,通過鼓勵、夸贊來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正確引導學生學習體育課的態度。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一些游戲來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就像所有人圍成一個圈慢跑,教師喊出一個數,學生就要迅速報成一個團,多余的學生則被淘汰,通過這種簡單的游戲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導學困生加入到游戲中來,讓他們發現體育課的樂趣。
(二)提高思想認識,磨練意志
體育課是一種愉悅身心的戶外課程,學生可以在體育課上參加鍛煉,增強鍛煉身體的意識。有些學生認為體育課上的鍛煉對身體素質并沒有很大改善。教師應該糾正學生對體育課的思想認識,體育課可以適當地改善身體素質,但身體素質的改善光靠課上的鍛煉是遠遠不夠的。一節體育課只有四十五分鐘,訓練還要松弛有度,不可能一節課都在高強度訓練中渡過,這對學生身體機能的發展也十分不利。另外,還要讓學生認識到體育課上的訓練很大程度上是交給他們鍛煉的方法,培養學生增強體質的意識,而并不是所有的訓練都要在體育課上完成,提升身體素質是需要長期的、定期的鍛煉過程的。
例如,跑步是體育的一項基本運動方式,也是十分鍛煉人意志的一項運動,但是它對場地、器械等都沒有特殊的要求,教師在課上需要教授學生跑步的動作要領以及跑后不要喝水、蹲下、躺下等注意事項,保障學生的安全,還可以在課上帶領學生活動一下身體,適當地鍛煉幾圈,最后引導學生在課后或周末,制定鍛煉計劃,利用合適的時間來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
(三)發揮團體作用,共同進步
周圍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團隊精神對人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在一個共同的班集體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掘這個班級的團結協作能力,發揮體委、班長等學生的領導組織能力,用同齡人去感染同齡人,用同齡人去帶動同齡人,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的進步。
例如,在組織學生“籃球比賽”時,參與比賽的人是有限的,但沒參與比賽的人也不能閑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當啦啦隊,為參與比賽的人加油打氣,這種熱情的氛圍很容易感染他人,學困生也會不自覺地關注比賽,為同班同學的進球喝彩、沒有投進球感到可惜,為比分的變化感到激動和緊張。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要多多關注學困生,鼓勵全體學生參加體育活動。以上僅是筆者個人關于如何轉化初中體育學困生的一些認識與看法,不足之處還望大家多多指正,以促進體育學困生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春平.初中體育學困生轉化的對策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5-08-25.
[2]薛梅.初中體育“學困生”轉化策略探析[J].運動,201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