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梅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教學帶來新機遇的同時帶來了重大挑戰,教師以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運用以不能符合新課改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如何開展有效教學成為當下教師越來越關注的話題,本文筆者對有效教學方法進行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生活化問題;多媒體手段;多元化評價
高中數學作為高中學科中的必修學科與基礎學科,對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核心素養的提高具有教育價值,有些教師受傳統理念的影響,以教材作為唯一教學工具,并以一言堂的教學方式把知識傳輸給學生,再通過大量的題海式訓練,促使學生僅僅掌握了做題方法以應對考試,這一現象往往對學生遷移能力的提高與身心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教師首先要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執行者,在學生知識與技能發展的情況下,培養學生學習方法與情感體驗,使學生以數學眼光看待世界,以數學思維分析實際問題,真正發揮數學學科的教育價值,本文筆者以高中數學為出發點,從“導入生活化問題、運用多媒體手段、多元化評價方式”三個方面對有效教學方法進行分析與探究。
一、導入生活化問題,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密切關聯的學科,也是反映現實問題的抽象表達,學生學習興趣的受到多個方面因素的影響,有些學生通過初中階段對數學已經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感受到數學的有趣性,有些學生由于探索能力強,想要以數學問題為依托發揮自我能力與價值,這些興趣的產生大部分源于學生能夠結合生活找到切合實際的問題,因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要求教師應導入生活化的問題,讓學生切實感受,從而增強學習活動的參與感。
筆者在進行“算法與程序框圖”教學中,首先以“狙擊任務的順序”作為教學導入,符合學生的興趣需要,同時,引入算法的概念,結合導入案例的方法,組織學生對算法的步驟、算法的特征進行類比、分析與總結,使學生體會知識的產生過程,對學生自主探究與應用意識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在進行“隨機事件的概率”教學中,以“生肖轉盤”的游戲方式進行教學的展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引導學生對“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進行深刻的體會,從而使知識產生遷移,聯系其他實際案例,學生發現這些事件發生在學生身邊,達到隨機事件的概率教學的目的性。
二、運用多媒體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由于面對書本抽象的概念與理論,思維得不到拓展而產生認知障礙,傳統的教學模式為教師在一定的課堂時間內,通過板書與教材,進行知識傳授,學生始終處在被動地位,加之學生在學習壓力下,學生的學習效率逐漸下降,因此,教師應創新教學模式,運用多媒體手段,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界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趣的環境,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
筆者在進行“指數函數”教學時,預設學生對指數函數“指數a的變化對函數圖像的影響”這一知識點的學習產生困難,課前篩選、整合網絡中優質的教學資源,學生在課前對難點進行解析,并把問題反饋到課堂學習中,并通過筆者的引導把問題進行實質性的解決,這一模式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束縛,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筆者在進行“空間幾何體的結構”教學中,由于教材中的立體圖形為二維的,考慮到三維直觀的動態圖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運用多媒體動態圖片進行展示“棱柱、棱臺”等立體圖形,學生對立體圖形具有良好的表象認知,對后續立體圖形的結構特征與位置關系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多元化評價方式,建立學生自信
學生的自信大多來自教師的贊許與同伴的肯定,教師應抓住高中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目前教師在教學任務的壓力下,往往忽視對學生積極的評價,學生的附屬內驅力得不到發展,學習動力自然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師應進行多元化評價,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委婉的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使學生不斷的完善自我,建立自信心。
筆者在進行“等差數列”教學中,首先以規律性的數字作為問題導入,如:“0,5,10,15”,學生容易發現這一串數字的規律特征,學生對數字特征規律進行交流、探究,在筆者引導下認識等差數列公式等概念,筆者再次提出問題:“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為多少”,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學生在結合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總結,在一定時間后,學生進行回答,筆者在這一過程中進行及時表揚,在每一小組表達完畢后,小組之間進行互評,同時,學生對自我表現也同樣進行客觀評價,通過這種多元化的方式,學生不僅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建立了自信心。
綜上所述,教師作為教學的研究者,有效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師精心的分析、巧妙的設計,如:導入生活化問題、運用多媒體手段、多元化評價方式等都是有效教學的基本方式與方法,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的展開,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并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性意義。
參考文獻:
[1]陳云贊.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探究[J].中學數學研究(5期):5-5.
[2]高應烈.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研究與分析[J].品牌月刊,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