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波
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高中數學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在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過程中,將學生作為數學學習的主體,以知識傳授為目的,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設計極具探究性的情境,以此調動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并使其在情境體驗的過程中,加深對其中所包含的數學知識的理解,提升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情境教學;應用對策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的學科,對于高中生而言,盡管其經歷了小學、初中階段的多年的數學學習,且積累一定的數學學習經驗,但是其數學抽象思維能力還是不夠發達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諸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往往顯得手足無措。甚至一些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由于長期無法深刻數學知識,對數學學習失去了信心。面對這種情況,我在組織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課中有境”,積極地立足教學所需,以多樣的方式為學生設計教學情境,以情境直觀而形象地展現抽象的數學知識,以此在降低數學理解難度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并使其在情境體驗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理解數學知識,逐步提升其數學學習水平。一般情況下,我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會創設以下形式的教學情境。
1.創設故事情境,實施故事情境教學
函數作為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大部分高中生而言是枯燥、難懂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倘若教師仍一味地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則會嚴重打擊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甚至加重其數學學習負擔,久而久之,使其對函數學習失去興趣。面對該情況,我在組織函數教學的時候,嘗試將抽象的知識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展現給學生。所謂的故事情境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以所要講授的知識為依據,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故事,以此為手段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的情境教學。以“對數概念”為例,我在組織導入活動的時候,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故事情境:在遙遠的烏海新地有這樣一座古墓,這座古墓年代久遠,吸引了科學家的注意力。科學家們想要探尋這座古墓主人死亡的時間,于是他們對這座古墓進行了測量。那么,科學家使用的測量方法和我們平時常用的測量方法一樣嗎?他們是如何測量的呢?其實,尸體中往往含有一種放射性的碳元素,其在時間流逝的過程中,會慢慢地揮發,每500年會揮發整體的一般。經過測量,科學家們發現,這座古墓中的尸體所揮發的碳元素的含量只剩下了整體的0.000003了,那么,你能算出這座古墓主人死去了多少年嗎?在該故事情境的引導下,學生會自主地根據所給出的條件,列出如此方程:(1/2)x/500=0.000003。那么,我們要如何求解這個方程呢?這自然會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如此故事情境,不僅在上課之初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使得其在故事傾聽、問題解決中,一步步地探尋到對數的概念,對對數產生學習興趣,進而自主地投身新知學習活動,積極探尋與對數有關的知識,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2.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問題情境教學
問題作為數學教學的核心,其不僅可以引領數學教學活動,還可以點燃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其在數學思維的作用下,積極思考、探究,獲得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一些教師對課堂提問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在每節課都會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但是細細分析所提出的這些問題,其不是較難、就是較簡單。而且,教師如此提問,使得一些學生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對數學學習失去了探究興趣。面對該情況,我在組織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嘗試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以情境為載體,向學生提出極具探究性的問題,使其在問題背景的驅使下,對其產生探究興趣,進而自主地投身情境活動之中,在體驗情境的過程中,自主探尋解決問題的對策,從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的理解。以“指數函數”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為了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從一個問題過渡到另一個問題,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深刻理解所需,為其精心地設計了這樣的情境:情境一:有一種細胞,其在分裂的時候,會從一個分裂為兩個,從兩個分裂為四個……以此類推,當該細胞分裂n次之后,其會得到多少個細胞呢?情境二:本地某商場2018年的年收益為a元,如果從2018年起,該商場每年的受益會比上一年多10%,那么,在n之后,其受益y為多少呢?以這些情境情境為依據,我繼續提出如此問題:問題一:分析以上兩個情境,你能聯想到哪些函數知識呢?請將以上情境各自的函數列出來,并利用手中的數學工具,將其圖像以描點的方式展現出來。問題二:與以上函數類似的函數還有哪些呢?請將它們一一列出來,并利用描點法展現其圖像。問題三:觀察所繪制的函數圖像及其解析式,你能發現這些函數有何性質嗎?在如此問題情境的體驗過程中,學生會以情境為背景,對一個個問題進行細致的分析,由此在觀察對比中,發現問題的本質及形式的統一與區別,從而概括出指數函數的概念與性質,對其建立感性的認知。
3.創設生活情境,實施生活情境教學
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目的不僅僅需要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獲得發展,更需要學生在數學應用方面獲得發展。即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之后,需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有效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實現學以致用。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元素,數學是為學生更好地生活服務的。因此,在組織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需要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對所要講授的數學知識進行細致的分析,發現其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挖掘其中的生活內涵,并以生活化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以此使學生在現有生活經驗或生活現象的積累下,對數學知識產生探究興趣,同時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經驗遷移下,對數學知識進行有效探索,進而加深對所學的理解,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為在生活中運用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我在組織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一般會在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指導下,為學生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生活情境的驅使下,將內心需求轉化為生活實際,提升其數學學習能力。以“導數概念”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呈現了運動員跳水的畫面,并創設了如此情境:在此畫面中,遠動員距離水面的高度為h,其所經歷的跳水時間為t,二者之間所存在的關系為h(t)=-4.9t2+6.5t+10。根據該關系式,算出t∈65/49該時間段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在該生活情境的創設過程中,我在學生解決了此問題之后,繼續提出這樣的問題:在這段時間里,運動員的運動是否是靜止的呢?你覺得我們是否可以用平均速度來表示運動員的運動狀態呢?說明自己的自由。如此生活情境的創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生活現象中對數學內容進行積極探究,還可以使其在生活經驗的輔助下,自主探尋其中的數學知識,在數學問題的解決中,理解所學,提升數學學習水平。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內容之外,我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還嘗試組織激勵情境教學、實驗情境教學等。總之,教師在組織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其需要立足該學科的教學特點,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結合教學所需,以多樣的情境形式點燃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其在體驗情境的過程中,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從而獲得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錦花.重點中學高一函數的教學情境創設與研究[D].蘇州大學,2017.
[2]樊帆.情境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農村科技,2017(08):74.
[3]章琪.關于高中數學情境教學方法的研究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