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祥金
摘要:在現在的社會之中,初中生正處于一個叛逆期的階段,道德法治意識還比較薄弱,再加上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教師還采用著傳統的教育方式,只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積累,對于學生思維和其他方面都沒有進行培養,導致了現在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氛圍呆板無趣。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加大教育方式的改革力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本文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進行探究,提出了三個方面的教育方法。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習主動性;培養策略
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其他年級都不相同,這個階段的學生反叛心強,喜歡和教師對著干,也容易學習一些壞的習慣,所以要重視對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師要加強該課程的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能知法守法。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成果,所以培養學生主動性是教育的前提。下面從環境、教學手段、學生本身出發,提出了三種提高學生主動性的策略。
一、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大家都知道,環境對于人的身心發展和其他方面的影響巨大。很多學生在聽到下課鈴聲響起時都猶如放出籠的小鳥,在教室外盡情地玩耍,但是當上課鈴聲一響,一個個都沒有先前的活潑,垂頭喪氣地回到了教室。由于傳統教育的影響,課堂沒有讓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而是讓學生感到壓抑,因此學生在課堂之中也就沒有像下課后那么生機勃勃。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也變得有活力,教師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之中可以感受到輕松愉快,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就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課堂中。那么,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環境呢?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有趣的環節,給課堂增加一點趣味性。
例如,教師在上課前可以根據本節課程的內容講述一個小故事或者開展一些有趣的教學活動。當然,教師同樣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新的教學方式,也可以利用情境教學來增添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進行《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出示一些關于違背了這些章程的案例,讓學生來閱讀。這樣,學生在進行案例分析時就會了解到任何公職人員都是為人民服務的,不能拿人民的一針一線,任何公職人員都沒有權力做違法犯罪的事情。
二、采用新穎的教學手段
道德與法治本身就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課本上基本上都是大量的理論知識,學生在學習時也就難免會覺得枯燥。俗話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機。學生在學習時有充足的興趣,那么不僅集中了在課堂中的注意力,還可以發展想象力,進一步主動地思考和探究。但是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育中,學生很少有飽滿的興趣去學習。傳統的教育方式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思維也必須跟著教師的思維走,不能在課堂中摻雜自己的思考。這樣的教育方式,學生的思維不能得到展開,那么就會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提到道德與法治就是一種厭倦的態度。要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就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采用新穎的教育手段對學生進行教育,在課堂中增加更多新穎的東西,可以為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打下基礎,也能勾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再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主動地進行探索。比如,對于一些比較困難的教學內容,教師就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一點一點地深入探究,從而將困難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簡單。對于比較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理論知識的情景,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理解這些知識。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道德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如歌頌雷鋒手抄報比賽、辯論賽、案例分析比賽等,讓學生在享受活動帶來的快樂的同時學習到知識。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的能力
在對學生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時,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相互合作、相互理解,開闊視野,在交流的過程中用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教師要教會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技巧,這樣在進行交流合作時就會營造一個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從而更好地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分組,可以是知識水平差不多的學生在一組,也可以知識水平不同的人摻雜在一組,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進行分組,將性格外向的與性格內向的人分成一組,甚至可以根據學生的座位進行分組,將前后桌分成一組或者是一個小組為一組等。分組之后讓學生進行人員分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之中。這樣就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又能提高合作能力,與他人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需要采取多種教育手段,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思考,讓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內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