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麗英
【摘要】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化,圍繞學科核心素養開展實施有效的課堂設計與教學顯得尤其重要與迫切。閱讀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我國的教育改革中凸顯其重要位置。《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在新的學科目標要求下,英語閱讀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將起到關鍵作用。本文將從英語閱讀的核心素養、英語閱讀現存問題、如何解決存在問題,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等方面進行訴述。
【關鍵詞】 ?英語閱讀 核心素養 閱讀能力 閱讀品格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6-007-02
一、英語閱讀核心素養的概念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英語學科素質教育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語言實踐活動去發展英語語言能力,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思想道德品質。英語閱讀素養發展目標包括“閱讀能力”與“閱讀品格”兩大要素。閱讀能力由解碼能力,語言知識,閱讀理解和文化意識構成;閱讀品格包含閱讀習慣與閱讀體驗。結合當下中小學生英語教學的要求,可從閱讀行為、閱讀頻率和閱讀量三個方面對學生閱讀習慣提出合理建議;閱讀體驗則強調學生從閱讀中獲得的情感成果,包括閱讀態度、閱讀興趣和自我評估三個要素。
二、英語閱讀現狀與存在問題
1.學生層面
我國中小學英語閱讀素養現狀不容樂觀。學生普遍存在閱讀興趣低,詞匯量小,閱讀量小,閱讀頻率低等問題。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缺乏良好的閱讀體驗。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學生閱讀品格的養成。
2.教師層面
張素平認為基于考試制度,許多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課程時過于追求教育結果,而忽視了教育過程中所帶給學生的體驗。在閱讀課程中,教學內容局限于語言、詞匯、語法知識等,教師著重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與解碼能力,卻沒有很好地依據學科內容教授語篇背后所傳達的寓意,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痛苦,學生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存在教學效益低、差的問題。
3.教材方面
我國中小學的閱讀課程教材有限,閱讀材料內容單一,不夠多元化;閱讀材料老舊,缺乏時代氣息,沒有接軌現代社會發展主流。這在一定程度影響閱讀課的有效開展,影響學生在思維高度與現代接軌,不利于培養綜合素質的人才。
三、解決方法
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品格,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提高他們英語閱讀水平和老師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要改革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尋找有特色和創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素養,提高教師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展開:
1.選擇多元化,適合學生發展的閱讀材料
受閱讀材料老舊、單一,沒有接軌現代化等等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學生對英語閱讀缺少興趣。所以要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首先要挑選合適的閱讀材料。
(1)整合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立足課內閱讀材料,結合與教材內容補充相關的閱讀材料,尋求拓展,提升閱讀的多元化從而達到優化閱讀材料的目的。例如,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人教版與北師大版的英語材料,達到資源優化的作用,更好地服務閱讀。
(2)利用報刊進行博覽閱讀。現在有許多英語報刊,如China Daily, Student Times, Teens Senior, English Weekly 等等。這些報刊閱讀信息新穎,接軌社會,利用這些報刊閱讀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頻率,加大學生的閱讀量,又讓學生接軌現代時事,在學生已有文化意識形態下提高閱讀興趣并收獲良好閱讀體驗。
(3)開展時事新聞材料閱讀。利用每天課前五分鐘,讓學生準備好新聞材料,瀏覽篇章,找出新聞類文章的幾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結果。時事新聞都是近期發生在我們這個社會、我們身邊的事情,學生有更大的興趣去了解發生了什么,閱讀態度會更積極,而且也更容易尋找到需要的信息點,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加強,自我評估得到提升,閱讀體驗更加美好。
(4)利用好經典名著和時尚、通俗小說。在寒暑假期間,可以布置學生對經典名著進行賞性閱讀,對時尚、通俗小說進行消遣性閱讀。這種閱讀不同于課堂閱讀,是比較自由、放松的閱讀,這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增加學生的閱讀積累。適合高中生進行閱讀的英語名著有David Copperfield,Great Expectations,Wuthering Heights,Jane Eyre,Oliver Twist, Pride and Prejudic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Harry Potter, Sherlock Holmes等。教師可以明確學生的閱讀要求:可以讓學生先看影視資料再進行文本閱讀。
2.針對學生水平進行分級閱讀
教師在開展閱讀課時總是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對于同一篇閱讀材料,有些同學能很快讀完并且找到所需信息,而有些同學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都非常低。出現這樣的問題是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閱讀水平存在差異。為了更好地提高閱讀效率,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提升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需要挑選適合的閱讀材料,對學生進行分級閱讀指導。張金秀認為分級閱讀是指讀者根據自己的語言水平、認知特點、閱讀興趣等選擇適合的階梯型系列讀物進行閱讀的理念和方法。分級閱讀在英語作為二語和外與學習方面的積極作用在國外已經得到學者的研究證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測試法、問卷調查法、課堂觀察法等診斷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現狀,了解學生的閱讀習慣與閱讀體驗,確定學生個性化分級閱讀的起點,對學生進行分級閱讀指導。通過分級閱讀教學的方式,將能力水平相接近的學生放在一起進行分級閱讀,是建立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分級閱讀滿足了不同閱讀水平的學生的需求,是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分級閱讀的具體操作方法可以參照藍思分級體系。
3.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葛玉敏認為,中學階段,是學好第二語言的關鍵時期,教師必須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來保證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提升。教師通過增加閱讀培訓,端正閱讀動機,來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開展自主閱讀。要求學生每天進行半個小時的英語自主閱讀,學生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閱讀題材、閱讀材料及難度。通過開展自主閱讀活動,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自主挑選材料又讓學生增加閱讀興趣,慢慢地塑造學生的閱讀態度和閱讀習慣,給學生美好的閱讀體驗。
(2)組織閱讀活動和閱讀競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表揚是最大的動力。每個月組織舉辦一次閱讀競賽,獎勵獲獎的同學,表揚進步的同學。通過活動和競賽這種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的閱讀動力,使學生愛上閱讀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進行網絡英語閱讀。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學習資源出現在網絡上,給教育提供更多的助力。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的資源給學生布置相關的閱讀。例如,教師在教人教版Module3 Unit5 Canada—“The True North”這一課時,可以先讓學生通過網絡進行相關的英語閱讀,了解加拿大的一些基本情況和文化背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知識累積,提高學生的學習頻率與效率。
4.結合讀寫,讀說;以說促讀,以寫促讀
英語學科素質教育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語言實踐活動去發展英語語言能力,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思想道德品質。聽和讀是獲取信息的手段,讀和寫是信息輸出途徑。要想學好英語,這四方面缺一不可。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結合讀與寫,讀與說,加強讀后語言積累與思維提升,提升學生的閱讀動機和表達能力,同時以寫促讀,以說促讀,使學生形成以交際能力為核心的英語語言運用素質。
(1)布置學生每周精讀一篇文章,寫一篇讀書筆記。在精讀過程中,要求學生分析文章的思想內容、人物的形象和語言特點,為寫作做鋪墊。為了寫好這篇讀書筆記,學生會更細致地進行研讀,達到以寫促讀的目的。通過精讀和寫讀書筆記,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鑒賞能力,體現了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要求。
(2)每月進行一次英語朗誦。教師給出朗誦主題,學生自主找朗誦材料。如人教版Book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這單元的話題是“取得成就的優秀女性”,通過介紹幾位不同國度、不同時代、不同職業、不同理想與追求、不同經歷的杰出女性,探討了女性對社會、對人類的價值和貢獻,展示了女性的風采和她們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成就。教師在教這一單元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朗誦任務:找出一位學生最喜歡最欽佩的優秀女性的文字資料,并進行朗誦。通過以說的形式促使學生進行更多的相關的閱讀,要求學生劃出優美詞組、句子以及段落。這達到了以說促讀的目的,體現了讀說結合的語言學習要求。
5.建立多角度的評價體系
我們都知道教學中評價的目的在于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一節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后,有效的評價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客觀地評價學生的閱讀成就。判斷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水平,不能單從考試成績來考慮。學生的興趣、對題材的熟悉度以及偏好都影響著學生的考試成績。所以,判斷學生的閱讀素養要從學生的閱讀能力、解碼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語言知識、文化意識是否得到擴展,學生的閱讀態度、閱讀興趣是否得到改進,和閱讀量、閱讀頻率是否得到提高這幾方面來綜合評價。
(2)評價語言要生動多樣化。每個學生的表現都不一樣,教師應該利用語言的多樣性,從正面去體現出對學生的表現的評價的不同。例如,如果學生表現的還不夠好,教師會用“not bad, come on!” 來鼓勵學生;對于表現較好的學生,對他們說:“good!”;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贊美他們:“excellent! Wonderful!”。學生得到激勵,會更積極的參與閱讀活動,爭取更好的表現。
(3)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是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閱讀活動后,對于自己的表現進行評價。通過對自己學習過程、結果的評價,既是對自己學習活動的總結,也是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實施效果
經過實踐,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得到很大的提升,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解碼得到提升
通過對教材的整合,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加大學生的閱讀頻率,加深學生對閱讀素材的理解,學生的解碼能力和閱讀能力都得到較大的發展,語言知識得到積累,文化意識得到加強。
2.學生的閱讀品格得到培養
通過分級閱讀與閱讀習慣的養成,學生收獲更好的閱讀體驗,養成更好的閱讀習慣,無論是閱讀量、閱讀態度還是自我評估都比以前要提升。從課堂上的表現看,從之前的單純復述閱讀內容,轉向聯系閱讀內容談論自己的生活和感想,他們不再被動地讀書,而是開始享受閱讀。
[ 參 ?考 ?文 ?獻 ]
[1]王墻,陳則航.中國中小學生閱讀分級閱讀標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2]張素平.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學周刊,2016.
[3]張金秀.運用分級閱讀培養中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實證研究與啟示,課程.[J]教材.教法2018.7.
[4]葛玉敏.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