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東
【摘要】 ?新《課程標準》制定后,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廣東省中招考試試題呈現出更具有靈活性特點。具有發散性思維,有創新能力的學生面對多變的、復雜的問題情境的考題能另辟蹊徑,找出更加便捷的解題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是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獲得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初中物理教學實踐,總結出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幾點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 ?初中物理 教學情境 培養 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 ?G633.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6-080-01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習物理之后,具有物理實驗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滿足自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可以從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化平淡為神奇,讓學生在探索中培養創新思維
傳統的物理課堂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物理課程抽象枯燥,對大部分學生而言,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對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初中學生,難以激起他們的興趣,更調不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中學生的思維特點,我覺得要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去思考、探索知識,需要老師每一節課都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引爆學生的興趣點,激發學生掌握知識的興趣,急切探究問題本質的欲望,進而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到“我要學習”的轉變,達到培養創新性思維的目的。例如,在《平面鏡成像》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筆者課前引入一個小魔術:在魔術箱(如圖1)上面的小孔把一本物理書放入箱內,書卻不見了。教師詢問學生:“書去哪里了?”,在魔術的引導下,學生產生濃厚的好奇心,此時的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看不見書的原因,原來整個空箱子實際上有一半是平面鏡所成的像,而書正是藏在平面鏡后方。此時,教師讓學生的注意點從書轉向鏡面,提出“為什么鏡面隔開了一半的空間,卻讓我們感覺看到了箱子內部的全景?”,通過小組討論,引導學生總結“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對稱”的特點。通過以上創新實驗教學,學生在趣味性十足的課堂教學中好奇心被激發,學習更具主動性,思維的活躍程度更高。在學生積極的討論、探究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二、變生活情境為物理的萬花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傳統的物理教學在講授某種物理現象后,都會聯系日常生活現象,但很少老師會將生活中的現象在課堂中呈現。教學是啟迪學生思維的一門藝術,初中學生思維能力處于初級的直觀形象思維階段,其抽象思維能力需要以直觀事物作為基礎,初中物理教學要注重學生的感知、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啟迪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例1,如在《大氣壓強》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提到“我們生存的環境被大氣層包圍著”,但學生對大氣層的存在已經習以為常,也無法直觀感受到大氣層的存在。筆者在實驗教學中,把礦泉水瓶內空氣抽出來,礦泉水瓶就變癟了。當學生觀察到這一現象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礦泉水瓶會變癟?什么力使它變癟的呢”?拋出這一問題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也開始分析:“礦泉水瓶周圍只有空氣,那么礦泉水瓶子變癟了,只能是因為空氣壓著它變癟了”。例2,又如在《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一節內容的教學時,把一個乒乓球放在正在吹風的電吹風出風口(出風口向上),當學生看到乒乓球未被吹走時,感到驚詫不已的同時,開始尋找原因。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流速與壓強的關系。吹風機出風口處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周圍大氣壓大,才導致乒乓球被外界大氣壓強壓著未能離開出風口處。以上教學方式中,老師既傳承了物理緊密聯系生活的傳統,又把生活現象以實驗的方式進入課堂中,把抽象的知識在實驗演示中直觀化,讓學生更能把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提升對知識點的理解力,促進思維發展。
三、變觀望為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培養創新思維
傳統的物理教學在課堂上注重知識的講授,學生沒有親身投入到實驗中去,對實驗的結果沒那么深刻的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會導致學生出現定勢思維,最終出現錯誤的認知。因此,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入更多的體驗活動,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刷新學生的思維。例如,在《壓強》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并體驗活動。在活動前,教師提出疑問:一名學生踩在一個氣球上,氣球會爆嗎?讓一學生踩在氣球上,顯然,腳的受力面積較小,氣球不堪一擊就爆了。接著教師將四個氣球綁在一起,并在氣球上面放置一塊木板,讓同一個學生踩在木板上,觀察氣球是否會被壓爆。結果氣球并沒有爆。于是,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前后兩次實驗中,同一名學生踩在氣球上,是什么因素導致了不同的實驗結果呢?為什么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現象?經過學生的分析,后者氣球不爆的原因是壓力相同,受力面積大。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組織的實驗活動顛覆了學生的認知,讓學生為之震撼,這種課堂教學不僅讓學生愉悅地收獲了知識,還顛覆了之前的錯誤認知,獲得更加深刻的印象,更讓學生在實驗中建立起對物理學科濃厚的興趣,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總結
初中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處于由直觀到抽象的發展階段。筆者在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學積極探索,在教學中傳承傳統教學的優點,在傳統的基礎上優化教學情境,讓學生先完成直觀認知,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有利于學生完成對抽象概念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 參 ?考 ?文 ?獻 ]
[1]王廷宇.初中物理創新實驗教學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才智,2019(03):93.
[2]賀登超.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9(09):31.
[3]楊政澤.淺析在初中物理課外實驗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9(05):89.